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避免北京暴雨的惨剧,需修订标准规范

已有 3013 次阅读 2012-10-8 22:2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极端气候, 城市内涝, 北京暴雨

修订标准规范,减少极端气候导致的城市内涝

王元丰

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几年,我国各地频频降下大暴雨,导致从南到北的许多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排涝能力的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至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20116月,武汉发生大雨淹城时,人们还能发出去武汉大学“看海”,学生们还能够制作“看海”的门票进行调侃。而今年七月北京的特大暴雨,造成79人死亡,190万余人受灾这样的惨痛后果,没有人再能开玩笑了!人们在反思,我国的城市怎样才能避免这样惨剧的再次发生?

    要避免这类惨剧和“看海”的黑色幽默剧,首先,应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每次城市发生内涝,城市变成“海洋”的时候,人们往往把造成这类事故和灾害的原因,归结于城市遇到了多少年不遇的特大降雨。认为这样特大的暴雨是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实际上这些多少年不遇大雨的光临,不完全是自然自身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所引起。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年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50 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而研究表明,中国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不断增加是造成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升高是其一个特征,而气候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极端天气显著增加。暴雨、热浪和寒潮以及飓风的频繁出现更多的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这是为什么全国各地屡屡出现特大降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以及像今年夏天这样沿海地区台风高频度、高强度登陆的背后结症。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影响,大力度开展节能减排等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不然的话,各类极端气候还会不断创造记录,造成更为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另一方面,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修订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使其能适应我国城市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实际上对于预防城市内涝和防洪,我国是有技术规范规定的。20016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以下简称《排水规范》)对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进行了规定;而自199371日起执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对于我国城市范围内的河江洪海潮以及山洪、泥石流防治等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做出了规定。《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主要是防治城市外来洪水对城市造成的灾害,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则主要是预防城市内涝的产生。

那么,既然国家对城市排水、防涝有专门的标准规范规定,我国城市近些年频频发生内涝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是我国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大大提高,很多过去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一遇的特大降雨出现。另一方面是我国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标准较低。如《排水规范》规定对于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宜采用35年,其他地区可采用13年。只有像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雨水管道,这些特殊地区才采用更高的标准,是按10年重现期设计的。这样的标准确实是太低!此外,很多城市排水系统是雨水排水和污水废水排水系统在一起的合流排水。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污水和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使按《排水规范》设计的城市排水系统排放雨水的能力大为减弱。还有,对于特定城市降雨量和暴雨强度的估算,《排水规范》缺乏准确确定公式,只是笼统地说“在使用中注意采纳成功经验、合理地选用适合规划城市具体条件的参数”,这会使对城市降雨量的估计产生一定的误差,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对《排水规范》等涉及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全面的修订。《排水规范》实施已经超过十年,按技术规范修订的要求也应该进行修订!在修订中要全面考虑气候变化对我国城市降雨的影响,尤其是要考虑像北京特大大暴雨这种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另外,在修订中,要充分考虑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减少内涝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提出更高要求,提高城市排水工程的设防水平。无论是重要地区还是非重要地区,设防重现期都应考虑适当提高。此外,在对现有国家技术规范尽快修订的同时,还要对城市排水工程按照现有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因为我们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和排水工程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设计实施,这也是导致城市内涝的一个原因。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12年10月1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620500.html

上一篇:幸福
下一篇:走过万里路
收藏 IP: 119.6.80.*| 热度|

3 曾新林 龙涛 sunxiaofe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