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我们必须村村通公路吗?

已有 5806 次阅读 2014-10-18 08:33 |个人分类:时事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 发展, 环境, 人口, 公路

我们必须村村通公路吗?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人要骂人。好得我并不是官员,只是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相互斗争、相互厮杀。为了生存,一部分人便只有逃到深山之中。他们在山里生儿育女,繁育后代。深山里还有斗争和厮杀,于是有人逃往深山的深山。这样,我们国家的土地上,只要是人能够生存的地方,便都住满了人。  

但是,有些地方的生存条件实在太差,仅仅能够使很少一些人勉强地生存,连温饱都极其困难。如果人口繁殖多一点点,那就连生存都是问题。千百年来,那些地方的人们就是这样的在那里“苟且偷生”。

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人们走上了社会生活现代化的道路。经过人们多年的艰苦努力,中东部的大多数人们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的问题,生活正走向更现代化一点的小康。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均衡,地区之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能相差太大。深山中的人们也需要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很多山区人民的口号。交通问题不解决,山里的生活不能够现代化。于是,一条条的公路修到了深山里面。

修公路当然是好事,可是深山里面修路实在不容易。修路不容易,养路更不容易。大自然并不静止,什么时候发一点小脾气,盖的房子完了,修的路也就完了。刚刚修好,又发一点脾气,可能是泥石流,可能是山体滑坡,可能是地震。原来的样子,是大自然发脾气之后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状态,可是,我们去劈山修路,又形成了许许多多局部的不稳定状态。稍有“风吹草动”,这些不稳定状态又将被摧毁殆尽。在大自然面前,看上去无所不能的人类,真的是小得可怜。

我们很有耐心,很有毅力,坏了修,再坏再修。过去有两句话很流行,一句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另一句是: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在人类相互斗争的时候,上面的两句话一句对敌人,一句对我们,正反两方面,泾渭分明,好区分。这两句话鼓舞人心。但是,人们与大自然的较量中,究竟我们是捣乱还是斗争就难说了,因而结果是什么也很难说。

那么,在那些地质和其他相关条件很差的地区,难道我们就不能修路,而要看着那里的人们继续过着那么艰难的生活吗?

我们做事情总是应当讲究效率,讲究效果。在有些地区,自然条件太差,实在是不适合人类的生活,过去人们在那里只是勉强可以生存而已,而难以适合人类过着较为舒适的现代化生活。我看我们还不如索性退出那样的地区,把它交还给大自然。

前几年,某处地震,人们在那里竟然找不到一块略大一点的平坦之地,搭帐篷以容纳那里的受灾之人。震后重建,房子盖到哪里去?那样的地方,实在容不下这么多人口。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是否可以减少在那里的人口,从而减少建设的强度,减少对于自然状态的破坏。

我们国家的人口真是太多了,人均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实在不多,但是,跟那些人多地少的国家比如我们的邻居日本相比,我们的人口密度还是要小得多。如果我们中东部的建设更好一些,似乎还能够容纳更多的一些人。

我不主张把那些条件太差的地区的人们由政府出面安排他们迁徙到什么地方,那样的成本太高,而且弄得不好,还容易违反人们的意愿。

比较好的办法是用市场的办法,也就是鼓励那里的人们迁出来,而不是强迫他们出来、政府去安排。鼓励年轻人出来工作,政府用提供诸如公租房那样的办法,鼓励他们带上家属。假使那些地区的人口逐渐减少,也可以撤销、合并一些行政区,不单是村,可以说乡,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是县。实在不愿意出来的少数人那也就只能让他们继续留在那里,继续过着他们的日子就是了。

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穷国,我们需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效的地方。至少,我们不应当把大量的资财,投入到那“某某、失败、再某某、再失败”的圈子里面去。

所谓均衡发展、缩小差别,并不是指所有的地方,而是指所有的人。只要所有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就好,我们应当进一步发展那些开发成本较低而效率又高的地方,而不一定要所有的地方都有发达的经济、有方便的交通。

千百年来,我们实际上一直在破坏着深山里的自然环境,如今在现代化生产力的条件下,大规模的开山劈岭更是影响着那里的环境。如果我们向后退几步,撤出一些人口,似乎也能够使那里的自然环境得到可能的自然恢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836611.html

上一篇:闲说“蠢”
下一篇:反切注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收藏 IP: 119.163.139.*| 热度|

8 武夷山 杨正瓴 戎可 李宇斌 尤明庆 张强 zhangcz07 permafros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