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狄拉克距离与东西方对狗的憎爱传统 精选

已有 9298 次阅读 2014-6-19 07:28 |个人分类:科教与社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语言, 距离, 东西方文化, 狄拉克

狄拉克距离与东西方对狗的憎爱传统

人所共知,狄拉克是英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可以列入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中。这里所讲的狄拉克距离(Dirac distance),却与物理学没有直接的关系。

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还是在三十五年前。当时是粉碎四人帮后开始招收研究生,国门也刚刚开始打开,唐敖庆先生请在美国的潘毓刚教授给我们讲了两个来礼拜的课。潘先生讲课十分风趣,常常插一些笑话。他说,老师讲的课,多年以后,学生可能全忘记了,但是,却记住了老师讲的笑话。潘先生的讲课内容,当然大多数都融入到我的整个知识结构中间去了,不能一一分出,但是狄拉克距离的故事,倒记得十分清晰。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狄拉克参加社交活动,与一位女士跳舞,这位女士说,您能不能给我讲一讲您的研究,要我能够听得懂的。狄拉克就说,我发现了两个人之间最合适的距离,是两人之间相隔一把伞的长短,您可以称它为狄拉克距离。潘先生解释道,两个人距离太远了,看不清楚;太近了,脸上的坑坑洼洼、疤疤癞癞都看得一清二楚也不好。潘先生的言语和动作引起了哄堂大笑。

狄拉克说这些,可能只是开玩笑。但这个故事是有哲理的。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确实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太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过于生疏,距离太近,特别是被迫的近距离,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在不同的情况下,最合适的距离即狄拉克距离是不同的

我不知道狄拉克距离是否从叔本华(Schopenhauer)那里拷贝来的。鲁迅曾经引用过叔本华的豪猪说,一群豪猪在寒冷的天气里想要彼此靠近以取暖,但当两只豪猪碰在一起時,又会被彼此的刺所刺,因此彼此又要保持一段距离。我看二者有相似之处。

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不同,也会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产生大的影响。比如最近许多人都热闹地讨论着的爱狗还是杀狗问题,推其初始原因,就有可能与这个距离有关。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好像很时髦。从国家领导到基层学校,几乎都强调传统文化,连一直主要关心科学问题的《中国科学报》也整版整版地刊登过呼吁学习传统文化的文章。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憎狗”“厭狗”的传统,好像没大有人说起过。

中国传统文化有“憎狗”“厭狗”的传统?有些年轻的朋友可能感到奇怪,我们的传统文化教科书上没有说起过呀。其实,教科书上没有介绍的东西很多,特别是远离政治的东西。文化首先表现在语言上,我们来看看我们汉语中带有狗或犬的词语吧。以下是《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成语大辞典》等辞书中收录的有关狗和犬的全部词语,当然,不可避免会有遗漏,另外,版本也可能不同,但是,总可以看出一个概貌了。

狗宝;狗吃屎;狗豆子;狗苟蝇营;狗獾;狗急跳墙;狗尿苔;狗皮膏药;狗屁;狗屎堆;狗头军师;狗腿子;狗尾草;狗尾续貂;狗熊;狗血喷头;狗蝇;狗鱼;狗蚤;狗仗人势;狗蹦子;狗刨;狗碰头;狗气杀;狗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犬齿;犬马;犬儒;犬牙;犬牙交错;犬子;巴尔狗;哈巴狗;疯狗;海狗;看家狗;狼狗;画虎类狗;梨狗;鬣狗;猎狗;指鸡骂狗;落水狗;鱼狗;狮子狗;走狗;鸡零狗碎;狐群狗党;洒狗血;兔死狗烹;土狗子;鸡犬升天;鸡飞狗叫;狼心狗肺;蝇营狗苟;警犬;鹰犬;猎犬;丧家之犬;大犬座;鸡犬不宁;桀犬吠尧;狂犬病;蜀犬吠日;狗党狐群;鸡鸣狗盗;狗盗鼠窃;狗颠屁股;狗吠非主;狗吠之惊;狗急跳墙;狗马声色;狗拿耗子;狗行狼心;狗血喷头;狗咬吕洞宾;狗杖官势;狗彘不若;狗彘不食;犬马齿索;犬马恋主;犬马之诚;犬马之报;犬马之心;犬马之养;犬牙差互;犬牙交错;犬牙鹰爪;犬牙磐石;犬牙相制;狗苟;狗马;狗屠;犬戎;狗恶酒酸。

在上面这近百个词语中,除了少数中性的名词如狗宝、狗豆子之类的之外,好像都是表示憎恶、讨厌、轻蔑这样的意思。在我们的传统语言中,要找到一个关于狗的“好话”真是难得很。大量语言中反映出的传统思想是最真实的,这决不是人们随便解释出来的。要说关于狗的好话,恐怕说来说去,就一句“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但是,这句话不是中国人的传统语言,是西方人的话,翻译过来的。

西方人对狗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亲得不能再亲了。他们把家里养的狗看成是他们的家庭成员一样。

那么,为什么东西方对待狗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我们可以从东西方先民的生活环境中和社会方式上寻找答案。而关键词就是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最佳相处的“狄拉克距离”。

狗被人驯化大概有几万年的历史了,它是最早被人豢养的动物之一。狗的本性是对于家族的极度忠诚和对家族外动物的残忍

西方先民以游牧为生,家庭间合适的间距即其狄拉克距离很大。不如此,无法保证其所饲养食草动物的必要草场。相对来说,不同家庭之间的交往较少。所以,狗的对家族(狗把它所在的人类家庭视为它的家族)极度忠诚的一面就表现得极为显著。几千年来,虽然他们的生活条件、宗教信仰等等都发生了变化,但是,爱狗的传统却一直继承了下来。

东方社会则不然,中国汉族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为生。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中国古代历来以人多为繁荣昌盛、政治清明和强大的标志。在先秦的文献上,圣哲们到一个地方,只要看到那里人口众多,就会赞不绝口,断言那里一定好。由于人口众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能大。这时,狗对家族以外动物(包括人)的残忍性的一面就凸现出来。

有一个成语“狗恶酒酸”,就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酿酒,就是利用微生物分泌的酶,使制酒原料中的糖(淀粉)发酵氧化,生成乙醇。古人酿酒还没有如今蒸馏的技术,由于没有高温蒸馏把微生物灭活,时间一长,微生物会使乙醇继续氧化成乙酸,所以,古人制好的酒,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变酸(如今我们在家里在酒酿即醪糟,如果做好后吃不完,几天后也酸掉了,不堪食用)。这个成语故事说,某人酿酒手艺很好,但是,酒卖不出去,总是酸掉,其原因是他养了一条凶狠的狗,别人不敢到他那里去买酒。古人讲述这个故事是要领导管好他的手下人,这与我们这里所说的无关。我们说这个故事,是说,在人口密度较大、狄拉克距离较小的情况下,狗可以成为人际交往的阻碍。实际上,在中国各地,过去同样是农业社会,人口密度较低地区养狗较多,密度较大地区养狗较少,城市中养狗则极少。

自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的风俗很快在中国风靡。养狗成了一种时尚,是否爱狗、爱宠物似乎成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分野。饲养的狗的品种也发生了改变,普通的“土狗”被迅速淘汰,较为温顺而价高的宠物犬成了被饲养的主流,而豢养凶狠而价格昂贵的犬类则成了“土豪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这个过程中,文明而前卫的白领小资是先锋,他们利用他们最擅长的互联网技术,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因暴利而具有充足财力的宠物商为了自己的利益,是实际上的中间力量;当然还有最原始的动力,国外蔑视一切非西方文化的人士,在这“三股势力”的强力冲击下,东方的憎狗传统迅速被冲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如今,妇女、儿童、年轻人中间已经基本上没有多少憎狗传统了,他们都相信狗是人类的朋友。

但是,道德归道德,势力归势力,在中国如今城市的人口密度下和经济状况下,要想把中国人的憎狗传统完全打倒,让中国人想西方人那样爱别人家的狗,恐怕还真不容易。首先,像现代西方人那样爱狗和其他宠物,是需要巨大的经济开支的,让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负担这样的开支,恐怕真还不大容易,我们毕竟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生活水平很低。而且,我们城市穷人及中等收入人们的居住条件短时间还不可能达到西方的水平。古人说: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见《庄子·外物》)。居住条件太差,婆婆、媳妇住在一起尚且要吵架。住在极高人口密度的住宅,人还能够不与邻居家的狗产生矛盾?所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由狗引起的争执不可能迅速减少,政府也还没有精力来做那些白领小资们希望的那些事情,白领小资们要达到西方人一样的盼想恐怕还要走相当漫长的道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804586.html

上一篇:从重金属含量说传统药物的安全性
下一篇:什么是“朕”
收藏 IP: 218.56.201.*| 热度|

33 刘全慧 刘立 武夷山 韦玉程 侯沉 魏武 黄洪宇 杨奕 尤明庆 袁江洋 孔梅 王军军 冯珞 应行仁 张泗举 蔡小宁 徐晓 冷永刚 文克玲 王春艳 鲍海飞 李宇斌 曹长青 李志俊 郑学军 李春来 刘光银 张华容 曹冲 monkey1963 happyspoon shenlu naoh1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1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