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慎言潜规则——批评要一针见血、实事求是 精选

已有 10659 次阅读 2013-8-8 07:44 |个人分类:时事评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大学, 论文, 批评, 科研经费, 潜规则

现在,在媒体上批评不良现象的文章很多,这是一件好事。有不良现象就应该批评,但是,很多批评都是泛泛而谈,空空而说,特别好用“潜规则”一词。举一个例子:

“科学网新闻”转发作者为季苏平的文章(中国广播网2013-8-4)称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无论稿件质量如何,只要交钱就能发表学术论文。论文靠钱“堆”,如此斯文扫地的事,在大学里竟是人尽皆知的“潜规则”。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发表的版面大小,甚至发表时间的急缓都决定了一篇文章的“价值”,唯独学术水准是完全不必考虑的因素。

有中介为发表论文讨价还价,这是事实。但是,这怎么就能够得到“无论稿件质量如何,只要交钱就能发表学术论文论文靠钱‘堆’,如此斯文扫地的事,在大学里竟是人尽皆知的‘潜规则”的结论呢?

如今大学里论文造假的情况有没有?有。“只要交钱就能够发论文”的事情有没有?对于某些假的学术刊物,有;对于个别学科的低水平刊物,可能有。但是,对于整个大学学界而言,特别对于重点大学而言,特别关于重点大学的理科而言,特别对于我曾经工作过的化学学科而言,这是不是事实?我看不是。

至于说“论文靠钱‘堆’”,“只要交钱就能发表学术论文”,“在大学里竟是人尽皆知的‘潜规则’”。本人在大学里待了三十多年,还真不知道这样的“潜规则”。我和我的同事们,以及我们的学生们,都是老老实实地做实验研究或理论研究,辛辛苦苦的写出一篇又一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外的知名学术刊物上。

至于国内的学术刊物,本人曾经长期为国内的多家化学刊物审阅理论化学方面的稿件,像《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结构化学》、《物理化学学报》、《化学物理学报》等等,据我所知,稿件的审查都比较规范。这些化学学科的刊物都继承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从国外引进的一套由同行评议的审稿制度,至少两位同行专家评议。编辑部也都相当尊重同行专家的审稿意见。据我所知的化学学科其他专业的学报以及物理、数学类的学报也差不多,审稿都是比较严格的。当然,近十多年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学者(包括我自己)很少在国内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有时候只是把水平较低的稿件给国内刊物。这是事实。但是,即使如此,这些刊物的审稿仍然基本上是严格的,决不是不经审稿只需花钱就能够发表的。这两年我退休了,不再参与任何审稿,但是,我并不相信这些刊物会退化得如此迅速。而且,对于很多单位,包括我原来供职的大学的那个学院,都规定凡非SCIEI收录的文章不计算入工作量。因此,这种单位没有教师或学生会把稿件交钱发在那些伪劣刊物的,不可能存在上述文章中所说的“潜规则”。

当然,我说的是较为传统的理科的情况,至于文章中所说的新闻之类的专业是什么状态,并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用钱就能够发文章肯定不是大学里的潜规则

   又如我们的媒体上常常热炒“我国科研经费仅40%用于项目,肆意挥霍成潜规则”。在一些人的眼里,参加学术会议,让研究生参加会议,给研究生生活补助,似乎都不算用于研究项目。其实,像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这些事情,对于理科研究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敢断定,对于绝大多数教师、绝大多数项目组而言,肆意挥霍肯定不是潜规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肯定不是像有的媒体所说,科研费用就像自己的活期存款那样。

    又如什么高校职称评定贿赂评委成为潜规则,研究生给导师送礼的潜规则等等,这些确实是少部分地方、少数单位存在的违规或违法的现象,而并不是什么所有大学里非如此不可的潜规则。

   我们的社会包括大学、科研机构之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批评,去揭露,去改正。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去批评、去揭露呢?

   我想,我们应当一针见血地揭露,不留情面,直接揭露,什么单位、什么人,做了什么违规或违法的事情,让那些东西见一见阳光,也使得有关部门可以处理这些违规或违法的行为。而且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事情为什么违规、违法,怎样才能避免继续出现这样的事情。这样,违规、违法的事情才能够揭露一件少一件,违法的人才能得到惩处,揭露一个少一个。事情才有可能慢慢地一点一点好起来。

    如果我们总是泛泛而谈,总是夸大其辞地去宣扬某某事情成了潜规则,似乎大家都已经在这样做,不这样做反而不行了。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尚不晓事的年轻人就会想,既然大家都这样,为什么我不能这样?为什么我不这样?这样的结果就不是在揭露违规、违法,说的难听一点,或者严重一点,就几乎在鼓吹甚至教唆违规和违法

为什么批评的文章会只是泛泛而谈,为什么不敢一针见血的批评?我看主要还是批评者、媒体记者没有底气,下得功夫不够,掌握的材料不够硬。没有过硬的材料,自然不能指名道姓,不能道出违规的单位,不然,惹起官司就麻烦了。没有足够的材料,还一定要写文章,那就只有浮皮潦草,说几句空话、大话。而且要把空话说大,语不惊人死不休,说大了、说死了,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我希望,批评者和媒体要多下功夫,做调查研究,把违规违法之事,揭露出来,使违规违法者得到惩处,使想要这样做的人胆战心惊、不敢这样做。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社会风气逐步好起来。

总之,对于违规和违法的东西,对于社会的丑恶的现象,要揭露,不要渲染;批评要一针见血、不要隔靴搔痒;要实事求是,不要哗众取宠;要慎言潜规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715056.html

上一篇:从《三国演义》的一个“错配”看学者的学术背景
下一篇:老家附近的商店(上)
收藏 IP: 119.162.51.*| 热度|

75 陈学雷 曹俊兴 张忆文 侯雄坡 李伟钢 朱晓刚 覃文军 王启云 王恪铭 吕喆 林中祥 陈希章 赵纪军 逄焕东 陈辉 王晓峰 刘全慧 孔梅 李宏强 武夷山 马红孺 黄兴溢 张士宏 翟自洋 赵斌 李宇斌 庄世宇 马建敏 韩超 刘甫 应行仁 戴德昌 汪晓军 李光兴 魏武 康旭东 王志坚 张盖华 唐常杰 赵序茅 文克玲 李发堂 张明 杨远帆 汤济鑫 朱建裕 尚松浩 陈云鹏 赵凤光 阎建民 张海霞 闵应骅 曹聪 郭保华 武昱 杨威嘉 ljxm qiudy 者仁王 xuyiganghz xchen blackrain007 trll1 ch555 louiexp bridgeneer decipherer sigebanpengyou xwwei cgxing silentyf yunmu zujishen qznuliws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