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老乡邻 (2)——“中华民国之玺”的琢刻者

已有 7033 次阅读 2011-10-18 21:11 |个人分类:闲说苏州|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国玺, 琢刻, 陈燮之

50年代以前,景德路42号是一家玉器作。玉器作就是做玉器的作坊,这是一家手工艺作坊,真正的“个体户”,没有学徒,主人名叫陈燮之。

由于都是门面房,早晨起来,七八点钟,就把“栅板”退下。“栅板”者,排门板也(栅,在这里苏州话音“色”)。一排十几块木板,每块宽约八寸,厚一寸许,门面多高,板就多长。过去的商店没有卷帘门,都用“栅板”。早晨拿下,表示开门营业,晚上上上,称为打烊。当时,像我这样七八岁、十来岁的邻家小男孩,这家窜到那家,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更何况我家与陈家只有一墙之隔。

玉器作没有柜台,空荡荡的门面只有两架“车床”。我至今不知道那制作玉器的设备叫什么,因为苏州人把制作玉器称为“车玉器”,而且其工作原理也与车床一致,所以我姑且称其车床吧。车床高一米多,坐着用两只脚踩,就像踩小学里的风琴那样。所坐的凳子比一般化学实验室里的高凳子还要高得多。所踩的是两根木条,约一尺半长,木条顶端是两根绳子,一上一下,带动车床的转轴。这里我说的尺寸大小,都是我的回忆,不见得准确。车床上有一个水槽,有水和一种深灰色的极细的沙子,金刚砂。这种车床集切、削、钻、磨等为一体,制作玉器的全部过程都在这车床上完成。

陈燮之先生1903年生,属兔的(网上资料称1912年生,大误),我呼之伯伯。太太早亡,我未见过,未续弦。他有两个妹妹终生未嫁,我称之大娘娘、小娘娘(苏州人称姑姑为娘娘(阴平声)),一直与陈燮之先生一起过。有一女一儿,女儿远嫁,儿子名祖瑜,小名鸿根,约大我十岁,我称之鸿根阿哥。有的时候,玉器作没有多少活,车床经常空着。陈燮之先生就端着水烟筒喝茶聊天,我去玩时,常常与我开玩笑。有一次,还让我坐到车床上去踩两下。有时活忙了,父子两人同时做,一人一个车床。

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陈燮之先生带着儿子陈祖瑜,一起参加了合作社,小娘娘也去了。大娘娘做的一手好针线活,能够做一般家庭妇女不能完成的丝绵棉袄、驼绒棉袄。

陈燮之先生,中等偏高的个子,红红的脸。好饮酒,差不多每天晚上都喝一点。终于在“困难时期”来临的1959年,脑溢血,突然死亡。他儿子祖瑜也是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七八十年代,我每次回家遇见他,他总会问我现在哪里,做什么。在90年代,据说就在自己家门口的人行道上突然倒下,送到医院后就亡故了。我猜想,大概他家都是高血压,因为陈燮之的父亲陈世科先生大概也不长寿。家母说,她也未曾见过陈世科,只见过陈燮之的母亲。

后来我才知道,陈燮之出身于四世琢玉之家,从小学习治玉。这是中国第一流的治玉世家,他们都是第一流的治玉高手。而中华民国的国家权力的象征——国玺就是由陈燮之和他的父亲陈世科琢刻的。

1928112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议决:制玉质国玺,文曰中华民国之玺’技正王褆负责监工并篆文玉匠陈世科、陈燮之父子担负篆刻工作

  另外,中华民国还有一枚羊脂玉打造的荣典之玺,为颁发勋章、发布褒奖令之用,也算一枚准国玺。该印玺亦由王褆、唐醉石书篆并监工,陈燮之琢刻。

这两枚印玺,是中华民国的象征,它超过了政府的任何物件。因为政府是要换的,“国家”是不变的。直至如今,在 “中华民国”领导人的交替仪式上,接受这两枚印玺总是最重要的事情。接受了它们,就象征着掌管了“国家”。









据家母说,解放前,陈燮之先生经常端着水烟筒向邻居们侃汪精卫如何如何,蒋介石如何如何,解放后,就再也不敢提制作国玺这件事情了。

陈燮之还为西泠印社琢刻了社玺。下面的文字抄自《西泠百年大事记》:

1933年,……刻白文玉社印。据《西泠印社三十周纪念刊》,刻印玉质,白文西泠印社之玺六字,辟邪钮。有边款:岁在癸酉清明,印社成立三十年纪念,张志鱼赠玉,王福庵篆,陈燮之刻,丁辅之记。

有人会说,西泠印社的这些大艺术家不是都能治印吗?为什么还要请玉匠?原来这治印与材料相关,通常我们篆刻所用的材料比如寿山石等是软的,用篆刻刀即可,而重要的印玺用的是硬玉,自非刻刀所能胜任。这是两门不同的艺术。

解放后,陈燮之也曾为周恩来总理琢刻玉章一方。 

陈燮之先生作为治玉世家,当然不光治印,而且主要不是治印。他能做玉石立体摆件,当时苏州做玉石立体摆件的仅他及其子陈祖瑜。在195512月他携带儿子陈祖瑜参加苏州市雕刻工艺生产合作社之后,曾创作《和平万岁》立体玉雕艺术品。

陈祖瑜先生亦为治玉高手,能设计和制作,但是他也不幸早逝。

九十年代,景德路的那一段都拆迁了,朝夕相处六十年的邻居各奔东西。也不知道陈家这个五世相传的治玉世家如今还是否有人继承。


前排左起:周福民(木雕)、陈燮之(玉雕)、赵子康(木雕)、方裕庭(古琴弦)、阎照琳(通草堆花)、梁肖友(象牙浅刻)、薛庚耀(国画颜料)、叶金生(桃花坞年画刻版)、朱金海(红木小件)、阎照琦(通草堆花);中排右三:魏阿毛(桃花坞年画套印)。

(图片取自网络,谨向原作者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498248.html

上一篇:老乡邻 (1) ——裱画家、篆刻家和画家
下一篇:这是什么宝贝?年轻的朋友有知道的吗?
收藏 IP: 124.133.1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