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教学(2)教学内容的深浅
教师总要担任教学工作。如今的教学,主要任务仍然是上课,即在课堂上给学生授课。
教师讲,学生学,这种传统的教和学恐怕是非常古老而经典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老老祖宗最早也是这样口传身教,把婴儿教育成人的。他们口传身教的目的是把生存的技巧传下去,使得自己的后代能够更好地生活。他们传授给下一代的知识中间一定也包含了他们对于周围世界的认识。
作为一个整体,如今教师给学生授课的目的也是要使学生更好地在社会上生活,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有所贡献。而具体到某一位教师,当然主要只是做好他自己的工作,教好他所担任的这门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知技能。这是教授一门课程的教师讲课的主要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需要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讲授内容的组织等方面作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也需要批改作业,并根据学生作业中反馈的问题及时对自己的讲课作必要的调整。
他们的教学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有关方面是有规定的,教师必须在这个框架内教授有关内容。但是,如何组织好这些讲授的内容,讲授的深浅程度,也仍然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说教师也有少许自由处分的权利。
在大学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分权限就大了许多。在研究生阶段,特别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分权限就很大了。
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我主张,应当适当地深一些,不要过于肤浅。对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尤其如此。学生在大学学习,这个机会是难得的。出了学校,再要学习,就要自学。
自学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需要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耐心,它总不像在学校那样方便。出了学校,成了家,这样那样的事情都会影响学习。人又是有惰性的,所以光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自学总会遇到学习方面的困难。即使是学习自觉性很高的朋友,学习新知识总是会遇到许多困难。所以,能够在学校学习,学到更多一点知识,是非常受益的。
如果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略深一点,起点高一些,自己自学起来,遇到的困难也就会略少一点。所以,我主张教师的讲述应当略深一点。这样做,学生虽然看起来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困难,但是这种可能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一旦克服了困难,学好了课程,对他的将来自有好处。
当然,这种“略深一点”还是要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即使是差一些的学生经过努力也还能够跟得上。
教师讲授的内容略深一些,这对于教师本身也有更高一些的要求。首先,教师自己的理解深入了,才能够对学生讲得清楚。就像古人所说“以己昏昏,使人昭昭”,那是不行的。
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很重要。要把略深一点的内容,讲得使得水平本来不很高的学生也弄得清楚,就需要教师的讲授能够深入浅出。这对教师也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教师自己的理解越深刻,越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授,同时,教师也需要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讲述水平。
这样做对于教师和学生都确实要费时费精力,而对于不少学生,并不希望这样做。许多学生希望用很少的精力就能够在一门课程中得到一个好的分数。能够看到自己长远利益的人总是少数。
学生愿意学好学一点的课程,也即内容比较浅显的课程。教师教这样的课程也比较省力。如果教师不想对自己和学生都有严格的要求,“顺应民心”,大家都省时省力,“皆大欢喜”,但是对于学生的将来并没有什么益处。
现在,领导对教师的考核并不注重课程的难度,而在于及格率、优良率等纸面上的指标。对于很多领导来说,他们更注意的是不出事故,可以让学生平安毕业,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我主张的把课程教学的内容处理得深一点,对学生的将来负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至少在现在这样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下,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与我们的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密切相关。把内容处理得深,是对学生的将来有好处。但是我们现在对学校的评价,集中在学校产出来了多少研究成果,对于它教学的评价(这反映在该校毕业生在以后工作中的表现)就极少注意。因此,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也多在学术研究方面,对于教学往往只是有数量方面的考核,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只有下限,即不出教学事故,还要注意及格率、优良率等等。
只有社会评价极大地注意了学校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这个指标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学校才可能较为重视对学生的教学水平问题。而现在,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多在有多少有帽子的高级人才,出多少研究成果,拿多少奖励,如此等等。人们对于一流大学的看法,只是片面地强调有众多一流的人才,拿出多少一流成果。
因此,我们的很多学校往往只是在进行“相互引进人才”即相互挖别人墙角的比赛。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样的比赛,实在没有多少社会效益,往往只是浪费了国家的经费。
一百多年前,袁世凯在大学章程中提出“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对于今天的大学,这里面的一个“储”字是完全不够的。大学的最重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并不是天生的。虽然人才需要有天赋,但是更需要培养。不经过培养,有天赋也会浪费掉。不管从哪里引进人才,也只是引进,让人才在地球上搬了一个家而已。只有真正培养出大批人才,才是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所谓第一流的大学,其责任当然是要培养出大批第一流的人才。所以,搞好高等学校的教学,是创一流的最重要的任务。靠挖墙脚,靠引进人才,算什么一流!真正的一流大学的标准是能够培养出大批一流的人才。
所以,改革对于一流大学的评价体系,真正重视起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的估价办法,从而使得各高等学校真正重视起教学的质量问题,是一个“培根”的事业。换句话说,这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我们不能舍本求末。
在这个意义上,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的深浅,也不是一个小问题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