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要讲究与不要苛求 精选

已有 6917 次阅读 2021-11-2 08:11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要讲究与不要苛求

媒体报道,北京大学青年教师韦东奕因其出色的学术研究,获得了第四届青橙奖,但其答辩报告PPT最后打出“谢谢各位专家聆听”而受到不少人的批评,说他语文没有学好。

在报告以后“感谢聆听”,已经有很多年了,对于这种失当,科学网多年来多次有博主指出(如:王建设:《研究生开题,致谢中“感谢聆听”》,2014-1-1 ;刘新建:《“聆听”的社会——“聆听”释义与用法》2018-1-9 ;马红孺:《“谢谢聆听!”》2020-2-28 等)。他们的意见都是正确的,这里不再重复。

汉语里向来有敬辞和谦辞之说。敬辞是对人表示恭敬的说法,谦辞则是表示谦逊的用词。有些敬辞有很明显表示恭敬的词头,如恭候、拜读、贵姓、奉告、令尊等等,其中恭、拜、贵、奉、令等字明显表示对于对方的恭敬。

谦词也是如此,有的有表示谦逊的词头,现在还常常用到的有拙著、寒舍等词汇中的拙、寒等。

有些敬辞或谦辞并没有这些固定的词头,但是仍然是敬辞或谦辞,不能用反。例如府上,一定是指别人的家里,决不能说“到我府上来”。如斧正是指别人指出自己的谬误,指正也是如此。聆听,也是相当于此类,应当用于下对上。如果地位相当的人甚至上对下来用,例如说“我聆听了您的报告”则表示谦虚。

在中国的传统上,这一类敬辞和谦辞数不胜数,过去每个人每天都在使用。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人的平等意识越来越强,等级观念越来越被淡化,很多陈腐或“虚头巴脑”的敬辞和谦辞都被淘汰了。例如“仆”(自称)、“妾”(女的自称)、“犬子”(自己的儿子)、“贱内、糟糠”(自己的妻)、“举玉趾”(请对方到哪儿去)等等。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出于礼仪和对于他人的尊重,许多敬辞、谦辞或类似的词语,仍然有很大的用处。还有一些词语,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敬辞或谦辞,但是使用的对象也不能弄错。例如说自己才疏学浅,提出一个说法是抛砖引玉,只是一孔之见,希望别人不吝赐教等等。这些话,虽然没有上面所说的那些敬辞或谦辞的词头,但是显然不能反过来用。不能说别人才疏学浅、抛砖引玉,不能说自己对别人赐教等等。

对于这些涉及人己关系的词汇,我们还是要略微了解一些,争取不要用错。这些词,用得好,显得雅致一点,显得有文化修养。用错了,就不大好,至少脸面上不好看。如果对一个词不了解,不知道是否可以用,现在的办法也简单,就是勤快一点,到网上查一下。如果实在没有把握,那就不用,换一个有把握的词。实在找不到,就说大白话,不用文言,实实在在,不再“跩”。说白话比错说文言好得多。我估计,将来说大白话的将越来越多,这是一个趋势。

说话雅致,是一种讲究;说白话,不说错话,也是一种讲究。

汉语实在太丰富了,这么多字,这么多词,这么多习惯用法,要想一点不错实在很难。一个人不用错字,读错音,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不用错字,不读错音。

就拿前几年北大林校长读的那个“鸿鹄”的鹄字来说,《康熙字典》上就有四种读音,一种是“胡沃切”,入声字,现在的普通话转为去声,读为hu4;一种是“姑沃切”,入声,如果转成普通话则接近于读作gu4,我小时候一位老先生教“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时,就读成这个音;第三种读作告;第四种读作“浩”,意思是大,就是林校长所读的音了。因此可见,在很悠久的年代里,古人的读法,也是很多、很乱的。从现在的观点看,林校长虽然是读错了,但是也还不算过于离谱。

有些词语,由于用得太多,意思有一些变化。不要说很古老的词语,就说最近几十年来,变化也是非常大的。例如老师,本来是对于教师的的尊称,现在也几乎等于教师这样的职务称呼了。又如秘书与书记,本来是差不多的职务,秘书还更高一些,如今可是相差颇远了,当然这些名称对于我们已经完全熟悉了。

所以,看到有人用错字、读错音,用错一些不熟悉的词语,也不必大惊小怪,不必“上纲上线”,甚至“株连九族”。校长读错一个字就说那个学校水平不行。一个学生或广告商打错一个字,大家在匆忙中没有发现,就说那个学校如何如何不负责任。

当然,我们应当提高文化水平,尽可能少出错误,但是对于别人在文字方面出一点小错,也应当多宽容一些。

要正确对待现在的年轻一代。现在的学生或年轻人,其古文化的“功力” ,可能会比老年人差一点。但是,时代是发展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处和短处,现在年轻人在现代科技方面的平均水平,就要比老人们高得多。不要说一般的年轻人或大学生,就是小孩子,十来岁的孩子,对于手机或计算机的很多功能,都比很多老年学者熟悉得多。对于这种时代的进步,我们必须认识清楚。

总而言之,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多学习一点,发扬其优点,知道其糟粕之所在。在写文章的时候,最要紧的是把事情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雅致一点,避免低俗,减少错误。这就是“要讲究”。

对于别人写文章作报告产生的问题,指出来即可,有些小问题不必苛求。当然,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还是要认真帮助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310511.html

上一篇:杂说生活中的钠
下一篇:杂说生活中的钾
收藏 IP: 218.56.199.*| 热度|

25 尤明庆 檀成龙 郑永军 姚伟 李学宽 武夷山 张晓良 鲍海飞 晏成和 文玉林 周忠浩 王安良 孙冰 黄永义 梁洪泽 汪育才 李宏翰 张勇 苏德辰 冯圣中 段含明 唐小卿 陈志飞 张士宏 刘浔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