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阳澄湖大闸蟹传统产地的科学解释
秋天到了,大闸蟹开始上市。持大闸蟹,喝酒赏菊花,当是秋天里的一桩快事。
秋天吃蟹,当然首称阳澄湖大闸蟹。如今,虽然到处都可以卖到蟹,但是,凡上点档次的,无论真假,很多都号称是阳澄湖大闸蟹。
在长江三角洲上,湖泊浅沼星罗棋布。阳澄湖位于苏州市区与昆山市之间,是三角洲平原上太湖往东最大的湖泊。
从上面的地图上可以看出,苏州东部真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密布着港湾河汊。那里的地形虽然平缓,但东低西高的总布局仍然不变。阳澄湖西边和西北边约30条河港将河水流入阳澄湖,同样,也有30多条河港(港也是河的意思)将湖水引出,最后流向长江、流向大海。
我们所说的大闸蟹,学名称为中华绒螯蟹,平时生活在淡水中,它的食物是水底的水生生物。这是一种杂食性的动物,鱼虾、螺蚌、蠕虫、昆虫等等,水底下它能抓得到的动物差不多都吃,也吃一些在水底的生物碎屑和水草。阳澄湖是一个并不很深的水体,湖边有许多芦苇,是很好的湿地水体。在这样的湿地环境中,水生生物非常丰富,从而为大闸蟹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食物,是大闸蟹良好的栖息地。
大闸蟹与许多水生生物一样,千百万年来养成了生殖洄游的生理习性。一提起洄游,许多朋友立刻会想到电视节目中大麻哈鱼洄游的精彩画面,大麻哈鱼洄游到上游的清水中产卵,硕大的棕熊们在水中捕捉大麻哈鱼,大快朵颐。与大麻哈鱼的洄游相反,蟹类的祖先是生活在海里的,大多数蟹类如今仍然生活在海里。只有一小部分蟹类如大闸蟹那样的河蟹,跑到淡水里来生活,但是,它们仍然要回到大海边上的半咸水中去交配产卵。这样,每年秋天,在阳澄湖里吃得肥美的大闸蟹就会不顾一切地沿着它们祖先的“道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向着东面的大海行进。在海边的半咸水中,它们将在那里交配、繁殖,在完成繁殖后代的任务之后,它们就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每年10月中下旬是中华绒螯蟹离开河湖向河口浅海洄游的高潮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风起,蟹脚痒”的原因了。
阳澄湖离开大海不远,在取得丰富营养发育良好之后,洄游到浅海交配,在途中损失的体力较少,这样阳澄湖大闸蟹在生殖竞争的过程中,能够取得极大的优势。
良好的营养条件和洄游途径两个方面的优势,使得阳澄湖成为大闸蟹最优良的栖息地。
上面的地图上可以看到,阳澄湖分西、中、东三个部分,其水流是自西向东缓慢流动,经东部的各条河港最后流入长江口。这样,大闸蟹的秋季洄游方向就是自西向东。在这个过程中,大闸蟹并不是作消耗体力的单纯洄游,而是在营养丰富的湖中边吃边移,越吃越肥,而湖东部就能够有最多最好的大闸蟹。
清·顾禄《清嘉录》转引“苏州府志”说“蟹采捕于江浦间,承峻流纬萧而障之,名曰蟹簖”,又说:“湖蟹乘潮上簖,渔者捕得之”。这就是说,捕蟹者在河浜中,设置竹编“路障”,称为“簖”,拦住了大闸蟹洄游的去路。于是,大闸蟹只有“乘潮上簖”,企图翻越这样的艰难险阻,但是最后却成为人们的盘中佳肴。人毕竟是人,设置竹簖捉蟹的方法比棕熊在河边抓鱼可厉害得多。(有一种说法是,这种竹簖就是所谓“闸”,这是大闸蟹名称的来历。大闸蟹来历的另一种说法是苏州卖蟹人的吆喝“卖煠蟹来大煠蟹”,煠,水煮之意,苏州方言音同“闸”,《清嘉录》用“煠蟹”)。
在浩荡的阳澄湖中间,人们当然没有能力去设置截断水流的竹簖。能够这样做的地方只能在湖东的一条条出口河流之中。这样,阳澄湖东岸的昆山巴城就成了能够最大量地捕捉到最肥美的大闸蟹的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传统上的最佳大闸蟹之乡并不在占据湖面最大的吴县(今属苏州市区)而是位于阳澄湖东岸的昆山巴城镇。
这也是为什么在昆山巴城会存在关于“巴解”的历史传说和建立“巴王庙”以祭祀这位吃蟹的英雄(传说中,巴解是大禹时代的人物,因引导人们吃蟹而受到尊崇,蟹因此而得名,巴城亦因此而得名。——当然,这只是传说)。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苏州城里挑剔的美食家们要穿过阳澄湖,到巴城的东阳澄湖去享受他们的精美的饕餮之宴。
过去的老饕要到巴城交通不容易,光乘船穿过阳澄湖就要大半天的时间,所以,这样的美食家毕竟只能是极少数人。如今公路交通发达,从上面的地图看得很清楚,从苏州城出发,往东北方向,沿高速公路,不到40公里就到东阳澄湖,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大大地变样了。
有人说,现在的蟹都是笼养的,哪里还有野生的?野生的大闸蟹当然还大量存在,不然,春天人们在长江口怎样能够捕捉到大量的蟹苗?
还有的说,有从外地捕获的河蟹到阳澄湖“洗个澡”,就算阳澄湖大闸蟹的。我不是搞经济管理和经营的,也不懂得怎样识别和阻止欺骗和非法经营。如果真的有这种现象,相信自有管理者去惩罚那些骗子。本文只说科学和文化,只是对这些历史事实和历史文化的产生进行科学的解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