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我为什么学习好”所想起的
人老了,脸皮也老了,竟然敢于自称学习好。这是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老着脸皮顺着学生的话头说起的。反正从年龄上说,与这些本科学生差了五十多岁,像他们爷爷这般的年纪了。
不过,说真话,我自己也确实认为我在做学生的时候,学习还是不错的。我说的学习不错,不光是指学习成绩,而且主要不是指学习成绩,是指学习的结果。因为,如果仅仅看学习成绩的话,当初我可能算不上最拔尖的。但是,从毕业后几十年中的情况看,我对当初学校里学习的内容,无论哪一科的知识,跟同年龄的人相比,我还应当算是掌握得比较好的。
我做学生的时候,实在算不上用功,但是比较老实。该完成的作业是一定老老实实完成的,但也就是仅仅完成而已。从来不起早贪黑,每天起得晚,睡得比较早。平时还是比较贪玩,听个评弹、看个闲书、下棋、打扑克等等。记得高中的时候,学校在期终考试前照例有三天自己复习的时间,我基本上可以轻松地玩三天,每门功课也就用半个小时把课本从头到尾翻一遍,看看都已经懂了,知道讲些什么了,就放心了。考试成绩也就可以弄个不错的成绩(我读书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好像都是不排名次的)。
那么,为什么我不很用功也还可以算学得不错呢?我想主要是我上课的时候听课听得好。老师所讲述的内容我在课堂上就已经都弄清楚了。课本上的内容弄清楚了,而且是真正懂得了。这样,学习自然就很省力。
为什么我上课时就能够听得很好呢?我想应当归功于我上学早,我比同班的同学都小,年龄小,个子就矮(我现在的个儿是到了大学里才拔起来的)。由于个子矮,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我一直坐第一排。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想看小说也不行,而其他同学的动作都看不见,眼里只有老师的身影,因而专心致志在听老师的讲课。这样,我几乎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印在脑子里了。加上我晚上睡得好,白天听课从来不打瞌睡。因此,我上课的效率就特别高。
对于学生来说,上课好好听,在课堂上就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弄清楚,是最节约时间的学习方法。中小学学生自不必说,只要听好了课,基本上问题就不大了。做作业就是加深理解,自己动手实践一下罢了。大学生上课,老师一堂课会讲许多内容,而老师讲的一般都是最重要的,是重点。这个重点并不一定是考试的重点,而是学科知识的关键点。自己拿本书看,一开始自己往往抓不住要害,老师一讲就清楚了。这就是学校里需要有老师,需要上课的根本原因。
有的人鼓吹自学,说要学会自己看书,甚至说自己看书比听老师讲更好,这我不大相信。自己看书固然重要,不会自己看书学习当然不行。但是,认真听老师讲述,仍然是最“多快好省”的学习办法。完全自学需要有了一定基础,也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有时候,要学习的内容高深,周围没有老师能够讲述,只有自己去钻研了。这好像走路一样,到一个新的地方,有人指路,再对着地图去看,比自己一个人光拿着地图找总是要更快一点。如果都能够自学,自学还比听课更好,那各个国家都拿钱办学校干什么?
要想上课听得好,学得专心,那就要离老师近点。眼里只有老师,耳边只有老师的声音,心里只有老师所讲述的内容,那才能够真正高效率地学习。我们一般的人没有很高的自制力,总会受到外界“杂色”、“杂音”的干扰,受了干扰思想就要“开小差”,而坐在老师近处是干扰最少的地方。
我在中小学,是因为个子矮,坐在前面(实际上,我印象中,我的小学同学中,以后考上大学的几位都是坐在前面的年龄较小、个儿较矮的)。到了大学,我们的同学也都是抢着去占前面的座位,往往因为前一堂课下课后要“转移”到另一个教室去听另一堂课,都是跑步前往,生怕只能坐在后面。大家都知道坐在前面听课的好处。
课堂上学好了,真正理解了课程的内容,这才算是学好了这门课程。这里,光靠背诵是不行的。考前用功地背诵,死记硬背,对于考试是有效的,往往能够考得一个高分,可是,考完以后也就忘记了,这样得到的高分其实没有什么用处。
现在有的大学生,到教室上课,不是抢前面的座位,而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角落里,生怕老师见到他的身影,那就是成心不想上好这门课了。他们本来是不想上这样的课的,只是没有办法,怕点名才不得不去。他们并不真正想学到知识、学到本领,只是想混到一张文凭。这其实是小孩子、年轻人的短视行为。一个人一生的工作,最重要的不是文凭,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本领。这才是到学校学习,要认真学知识、学本领的根本原因。
上面已经说到,中小学生坐在前面离老师近一些,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然而,不可能大家都离开老师近,总要有离开远一些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使大家都能够离老师近点,使教师能够照顾到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
这是我们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大问题。
大学扩招,学生很多,看上去各大学的师生比仍然不低,教工人数很多,但是真正从事学生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当然,大学的问题很多,可以另外写文章讨论。
如果说,大学生还应当有一定自制力,人数的问题还不是第一位的问题,那么,对自制力较差的中小学生,班级人数太多是影响学生真正学好知识关键因素。
现在很多学校教学设备很好,高楼大厦,漂亮得很。但是,就是班级人数太多。许多学校每个班的学生有六七十人,教室里满满登登,行走都十分困难。退一步说,即使符合了标准的四五十人,实际上也是一个低标准。对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班级的人数如此之多,教师是很难全面照顾到的。教师既照顾不到,许多学生实际上很难认真学习。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我看最重要的就是减少每个班级学生的人数,这是我们从根基上与发达国家缩小差别的大事情。
一个班级学生太多,教师管理的方法便只能有一个,严格纪律,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若有乱说乱动,就严厉批评。严厉的批评往往是一部分孩子从一开始便产生了对教师的对立情绪(也许是消极的对立,包括害怕)和对学习的厌恶,搞得很多孩子对上课产生抵触情绪。
学生太多,教师照顾不到,便只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结论,这种学习便是枯燥无味的。硬性强迫学生这样的学习,他也会产生厌恶甚至反抗的情绪。所以,我们很多学生的厌学感,实际上是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了。
我们常常批评说我们的研究生、大学生不会动脑筋,没有创新精神,实际上他们的好奇心、他们的创新心,很早就在常年的死记硬背中磨灭掉了。“高考工厂”的学生,能够考出很好的成绩,但是,却难以真正学到本领。
现在我们的中小学教师要照顾太多的学生,要批改太多的作业,于是只有偷工减料,或者把教学环节中的许多重要事项去推给家长。搞得家长要么无所适从,要么越俎代庖,家长们怨声载道,学生还是没有学好。
不减少班级中学生的人数,其他一切改革措施都难以生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在数量的发展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今再要前进,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要能够向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这大概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这样做,需要我们的教育事业在经费和师资配备上作大的改革。我们的经济是不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的教育经费到底应当怎样合理的配备,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仔细的研究。我们教育工作同仁应当在这方面发出自己的声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