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有机——从为什么称有机说起
近些年来,有机这个词似乎时髦起来了。跟过去只有与读书人有关的有机化学不同,有机食品、有机蔬菜、有机农产品、有机化妆品等等都是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只是因为带上“有机”两个字的产品在价格上就高上好多,因而有机给人的印象就分外的高大上了。
什么是“有机”?这是一个近代才有的汉语词汇,它与古人所说的“有机可乘”中的“有机”也就是“有机会”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它是为了翻译外语而新造出来的。
英语organ的意思是生物体的器官,比如,树叶是树的一个器官,眼睛、鼻子都是动物的器官,这些在英语中都是organ。器官当然是具有某种特殊性能因而有特殊用途的组织,而organ强调的是这种组织是天然的而不是人造的。Organism 被翻译成有机体,就是生物体,也就是天然的、有生命的物体。构成这些有机体即生物体的物质,被称为有机物。当然,这些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这样的分子便是有机分子。研究有机分子化学性质的学科就是有机化学。形容词Organic 就翻译为有机。
为什么把生物体翻译成有机体?为什么用有机这两个字?
机(繁体字:機)的原义是弓弩的发射装置,引申为发射。关(繁体字:關)是关闭。又能发动又能关闭的装置,称机关。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就把我们人身上的器官称为“机关”。《素问·厥论》:“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项,头颈;顾,回头看)。这里的腰、颈就是机关。《鬼谷子·权篇》:“故口者机关也,所以闭情意也。”嘴也是机关。
这样,把organ翻译成“机关”,倒是很自然的事情。因而,把由这些organ即“机关”组成的organism翻译为“有机体”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另一方面,由于机关这个词用的地方很多,意思很杂,而古人早就把人的内脏称为官,如《素问》就把心称为君主之官,把肝称为将军之官,等等。因此,造一个新名词“器官”来翻译organ,似乎更好,也更专一,所以如今人们都说器官了。)
另外,机有精巧、灵巧的意思,例如在机智、机灵、机敏、机警、机心(智巧变诈的心机)、机巧(机智灵巧)、机悟(聪明灵活)、机械(本义为灵巧的器具)、机锋(机警锐利)等词中都有这种意思。而生物体的结构、成长和繁殖过程又确实非常精巧、精密又灵巧。
庄子《至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成玄英疏:“机者,发动,所谓造化也。”按照这样的解释,机就是万物变化的缘由,又是自然而然的,是造化而非人为。
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到,前人用“有机”这两个字组成的词来翻译organic、organism等概念的时候,是多么用心,又多么贴切。它反映了有机体的几个特征:由“机关”(器官)所组成;它非常“机巧”;它又是天然的、可生长的。
既然生物体被称为是有机的。那么,非生物的(inorganic)便称为无机的,非生物的物质被称为无机物。
最早,有机和无机两类物质的界限分明,可是,正如大家已经熟知的,在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我读书的时候翻成伍勒)从氰经水解制得草酸,1828年又使氰酸铵转化为尿素,这说明了有机物也可以有无机物来合成。维勒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森严壁垒,说明了人工也可以制造有机物。
在英语中,organ(“机关”即器官)与instrument(仪器)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东西,虽然它们都具有特殊性能从而有特殊用途。前者是“天然的造化”,后者则是“人工的制造”。可是,人们却干预了这“天然的造化”。所谓有机物只剩下了它的名称,它并不是不可以人造的。
从那时候开始,有机(organic)这个词的两重意思就开始分化了。一方面,化学家合成了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和研究了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反应。另一方面,人们还继续坚持有机这个词所含有的“天然造化”的意思。
如今,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差别就只在于研究化合物对象的不同。在化学领域,人们似乎都忘记了有机(organic)的原始意义,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只是一个人工大致划分的模糊的界线,即有机化学研究的是(除了个别简单碳的化合物外的)碳的化合物。有很多领域实际上已经说不清是有机或无机的。
像硅的化合物,在矿物中最多,二氧化硅是各种火成岩石中最主要的成分,毫无疑问是无机化学的研究领域,但是,硅碳键的发现使得一大类含硅和碳的化合物同时具有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特征。于是,人们把它们称为有机硅化合物。如今人们熟悉的很多人造器官例如用来“整形美容”的许多器官(隆鼻的“软骨”、隆胸的充填物等)的材质都是有机硅材料的。
人们不但合成了许许多多新的有机物,而且更朝着生物大分子前进。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在60年代,人们还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此后,人们更是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如今,转基因农产品早已影响到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生活。
另一方面,上面已经说到,有机这个词的另一种含义即天然造化,仍然被人们所应用。所谓有机农业就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由于近二百年来大量化学制品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人们希望得到更健康的、无污染的食品。因而,有机农业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有机食品这样的概念应运而生,有机粮食、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有机禽畜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乳制品等等不一而足。它们以更天然、更健康为口号,在市场上颇露锋芒。
实际上,我国在50年代以前,基本上所有的种植业、养殖业都是“有机的”,那时候没有化肥、也没有农药。种青菜浇大粪汤,出了虫子用手捉。但是,那时候生产力低下,粮食、蔬菜、棉花、禽畜、水产品等都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大量人群营养不良,平均寿命低下,从世界范围看也差不多如此。当然,生产水平的低下实际上也是造成饥荒、甚至战争的根本原因。
富有的欧洲人最早和最积极的提倡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但是,真要是不用“人工制造”的化学制品,只能造就饥荒。即使现在比较富裕的欧洲也做不到完全的“有机”。他们真要这样做,只会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大多数老百姓也不会同意这样做的。
科学的进步和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虽然造成了许多问题,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要看进一步的产业革命特别是工业的革命。减少污染的办法不是排斥“人工制造”,回到“天然造化”。有机的意义从维勒那时候开始已经从“天然造化”那里走了出来,回头路是走不通的。
即使我们继续用“有机”这个词,也并不是要排斥人工创造物。就像有机化学一样,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等都应当而必须加入“人工制造”。人工制造的用品,从使用的塑料、橡胶、涂料、黏合剂,到农药杀虫剂、合成肥料、合成药物,等等,只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人们都是有好处的,不可抛弃的。
举一个例子,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进步之一就是合成药品。从阿司匹林到抗生素,从抗过敏药品到麻醉药品(从拔牙到开肠破肚的各种手术都要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使得人们的寿命得以大大延长。我还没有听说过欧美或中国的哪一个人拒绝使用这些“人工制造”的药品的。
“人工制造”已经深入到DNA的里面,已经用到了或即将用到我们疾病的控制和治疗过程之中,用到了我们人的身体之上。
总而言之,二百年来,“有机”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必将继续更快地变化。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提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1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