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LM 中南大学计算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博文

一边是沙漠,一边是海洋:苏丹之行记

已有 6868 次阅读 2011-9-10 22:33 |个人分类:游走天下|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旅游, 非洲, 海外

刘亮明
 

上月,应朋友之邀,到苏丹考察矿业。行前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首都机场登机前给一北京朋友打电话,这朋友还反复叮嘱,到了那边可千万注意安全,一定不要单独外出,免得遭人绑架。正是怀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苏丹这片神秘的土地。

十几天的行程,从苏丹首都Khartoum到北部红海的Sudan Port,来去匆匆,对苏丹有个了跑马观花的了解。实际的苏丹与我们想象的相差甚远,远没有我们相象的那么恐怖,我们看到的是和平、安静和友好,当然也还有贫穷、落后和极端干热环境。

客观地看,这是一个极为矛盾的国家,这种矛盾已充满了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里:一边是漂亮的红海,一边却是干热贫脊的沙漠,红海的漂亮程度和红海边上的戈壁沙漠的干热程度都超出了我的想象;这里居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但你却看不到他们的历史,原因可能就是这里的人不会做建筑,只会用木棍和树枝搭建简易的“鸟巢”;这里有美丽的风光,但到处都是垃圾,特别是无处不在塑料垃圾更是扎眼,(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真的要感谢那些捡废品和收购废品的劳动者,要不是他们的辛辛勤劳动,我们也早就被塑料垃圾包围了);这里的人们很友好,对中国尤为友好,但却不守规矩,海关工作人员可以找借口卡住你的行李向你要钱,没有美元和苏丹镑,人民币也要,但只要你找到关系,最终也可以不要钱,公路收费罚款时可以讨价还价,不要发票可以少交罚款。

在苏丹,我们更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这里的主要的公共建筑、电站、工厂、通讯设施无不有中国人留下的痕迹,连公路超速罚款单也赫然印着“中兴”的标志。这里的中国人不但多,而且能干,还能吃苦。连普通话都讲不好的中国人,却能用苏丹话跟当地人交流、谈判,甚至吵架。他们可以8个人挤在一个集装箱改造的房子里(当然要加装空调,要不没法呆下去),并且快乐地生活着、工作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下面是随手照下的几张照片,也许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

 

Khartoum的夜景,尼罗河边,斋月晚上人们都在街上休闲
 

Khartoum的夜景

路边的饭店

饭店大厨
 
尼罗河边的椰枣
 干枯的戈壁
 
 作者在野外考察
 

干枯的戈壁也会发洪水
 
 
奇特的石山
 
 神奇的动物,据说是变色龙

 
神奇的动物
 
 
神奇的动物
 
 
戈壁日出
 
 
沙漠中逮个大陆龟
 
 
这家伙真沉
 
 
看谁更牛?
 
 
沙漠中的巨石阵,“大石龟”
 
 
非洲单峰骆驼
 
 
驼群和羊群
 
 悠闲的牧羊人
 
红海
 
 
红海中采珊瑚
 
休息一会儿
 
 
红海日落
 
被垃圾包围的贫民区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38-485014.html

上一篇:滇西风光
下一篇:惊涛拍岸话矿床:智利SGA会议有感
收藏 IP: 58.20.107.*| 热度|

5 李学宽 曹聪 杨华磊 张玉秀 陈儒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