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高额APC期刊专题组稿过程的神操作 精选

已有 16035 次阅读 2022-12-16 11:1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个可靠的口碑好的国际期刊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稳定的稿源、稳定的JCR影响因子、稳定的读者群、稳定的审稿人群、稳定的下载量和订阅量。特别是,口碑好的期刊的编委在学科领域内都有比较好的口碑,未涉嫌学术不端、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不一定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对学科有引领性、稳定的学术成果产出,能够耐心阅读审稿人的意见并认真仲裁,能耐心回复作者的质疑。自开放存取以来,好的期刊基本上允许作者自由选取出版模式,要么传统的订阅模式免除APC, 要么选择新型出版模式-作者支付APC然后全球读者免费下载。

      随着卷入科研领域的各类人员越来越多,需要发表的稿件也越来越多。从资本逐利角度来看,付费出版这个领域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如何充分利用同行免费评审来牟利对于商业财团智囊团来说不是个问题。对于科研领域来说,如果不愿意支付薪酬资本,在舆论上对科研人员进行引导,以同行评审的荣誉性来鼓动更多人加入到免费评审,就可以减少成本支出,当然,这个过程中会给一些科研领域“大佬级”科研人员给一些津贴,让他们带头认可付费出版和免费同行评审的荣誉性。特别是,针对中国巨大的出版市场,这些国际出版集团在我们国内设立了各种办事处,也物色了一大批的国内科研人员和一些国外华裔科研人员来推广他们的市场,如果不是科研领域的资深人员,是无法区别期刊的属性和这种付费出版的合理性。

    有网友私信我问了一些共性的问题,这里公开答复下。

1. 反五唯下似乎集中了反对唯SCI论文,为什么年底统计科研论文还有一大批论文是open access方式出版的?

 答复:不同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层次差别太大,因为考核的要求,一些入门级的科研人员,或者缺乏实验平台和条件的研究人员会选择一些付费出版期刊来应付短期考核目标。另外就是一些项目经费必须在阶段内完成支付,否则予以收回,所以一些作者自愿选择付费出版论文。一些大学在核定论文成果绩点时,把open access方式出版的论文绩点折半,晋升职称不能当作代表作等,也是对付费出版的一种约束。

2.  我想体验下当AE和GE的感觉,是不是付费出版的期刊比较容易?

答复:AE是associate editor, 或者academic editor的缩写。不同期刊对AE的权限是不一样的,在看国内一些人的中文简历上翻译AE为副主编,有的翻译为副编辑。客观来说,真正的国际期刊主编和副主编是要单独和出版社签订合同的,按照编辑级别和职责权利,出版社要给这些高阶编辑提供一定额度的津贴,且这些副主编具有给出版社推荐专题编辑和专栏编辑的权利,类似于选举权。而如果你没有和出版社签订工作合同,出版社也不给你支付任何报酬,那么即使期刊的主页上标记你为AE,那么中文简历也不能翻译成副主编的。另一方面,期刊真正的副主编是具有终审裁决权的,而我们很多人担任SCI期刊编辑,把稿件裁决完了还需要高阶编辑进一步的裁决审核,因此在EM稿件处理系统里会出现那个decision is processing类似的状态。

  客观来说,付费期刊的稿源比较困难,需要不断聘期客座编辑以专题方式来召集稿件。因此,到一些付费出版的期刊申请当Guest editor体验下,如果组稿过程比较顺利,你负责的专题发表后引用量对期刊影响因子贡献比较高,那么就有可能晋升为期刊的AE,当然这种收费期刊对于普通的AE还是不支付报酬的,除非你晋升到Senior AE这个层次,每年出版社会象征性给你一些报酬。

3.  为什么各类收费期刊上专题稿件的发起人是以华人为主?

  答复:我们国内从事科研的人数巨大,特别是研究生扩招后更多的人需要论文发表来获得学位,奖学金,职称晋升。因为正规期刊的发行量优先,稿件质量不达标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被迫选择付费出版模式。因此,国际出版集团就靶向我们国内这个巨大的市场,通过各种方式来挖掘稿源和组织者。

    一个普遍现象是发表了几篇普通SCI论文的国内研究人员会频繁受到组稿邀请,这种情况下往往对科研新手产生了受宠若惊的感觉。一般而言,已经具有良好学术声誉和科研积累的科研人员是不会理睬这些付费期刊组稿的邀请的,因为他们的时间很宝贵,他们基本都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不再需要为这些期刊组稿来绿灯自己课题组的水稿件,也不需要给自己的履历里添加客座主编的标签的,甚至他们很多人已经是行业主流期刊的资深编辑了。当然,为付费期刊组织专题的还有那几个特定的国家科研人员,大家都懂的,我就不列出了。

4.  一些学科领域知名教授也为付费期刊组织专题,怎么看?

  答复:国内一些学科知名教授甚至一些具有国字号头像的教授为付费期刊组织专题并不能改变专题稿件的性质。第一,这些知名教授本身学术影响力很强,认为在哪个期刊发表论文都没关系了,能集中在某个期刊快速展示他们课题组系统化的成果还是非常乐意的。第二,这些知名教授可能不了解付费期刊的运行模式,或者说没有关注这些。这些付费期刊是市场推广人员不断给这些知名教授发邮件寻求帮助或者所骚扰,想着为同行推广和提供一些学术服务,也就同意为期刊免费组稿。第三,一些付费期刊雇佣了一些海外华裔研究人员或者特定地区的科研人员担任高级编辑,由这些高阶编辑给国内知名教授发出邀请来完成组稿,这种情况下就不好拒绝了。第四,出版社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研究人员参加组稿,利用羊群效应,会给国内一些知名教授支付组稿的费用,或者免除课题组发表论文的APC,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其他投稿人是不知道的。

5. 为什么付费期刊的出版社不断干预客座编辑处理稿件流程?

答复:当客座主编提交了某个专题申请后,收费期刊的编辑部会让责任编辑初审这些专题摘要的可靠性,以及拟投稿人员名单等。副主编或者主编审定同意专题申请后,出版社开启投稿模式,所有的投稿先经过出版社的EM系统初审,这个环节会直接锯掉一批形式审查不合格,或者质量低下的稿件。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预防华人客座编辑主观性的放水或者把团伙小圈子低质量的稿件来批发,对期刊声誉造成冲击。而我们很多华人客座编辑普通误以为自己是客座编辑就可以全权控制稿件的流程和最终裁决。实际上很多国际期刊对稿件的裁决都是三阶制,审稿人评阅推荐,学术编辑评语和裁决,副主编或主编裁决。付费期刊这种干预制度本身也是一种监督,如果不了解这个流程会让负责专题的客座编辑非常尴尬。因为能投递付费专题稿件的作者都是小圈子,你邀请我投稿,而编辑部却直接据了我的投稿,连送审机会都不给,虽然不是客座编辑和客座主编的责任,但这让被邀请投稿的人非常不舒服,给人造成稿件质量低下的感觉,无意又得罪同行而已。

6.  为什么一些论文和稿件的作者出现了华人和特定地区洋人合作署名?

答复:我们在审稿和阅读文献的时候的确发现一个现象,一些华人和国内研究人员和一批印度,中东地区的科研人员合作署名的情况。第一是华人或国内作者署名第一,那些特定地区的科研人员署名通讯作者; 第二是国外特定地区的研究人员署名第一,国内科研人员署名通讯作者;第三,国内作者和那些国外特定地区科研人员共同署名通讯作者或者并列第一作者。有多个网友说他们审稿和阅读文献的时候对这个问题特别困惑,频繁出现这种署名的往往是国内一些双非高校的科研人员,怎么会出现这样反常情况呢?难道这些人都是隐藏的高人,国际化合作如此厉害?他们是怎么合作的?又是如何分配利益的?其实这些问题在大数据手段下都很容易找到答案,他们首先是小同行,在巨量的SCI期刊审稿中认识,任何合作,然后以学术交流名义来支付对方差旅和讲座费,彼此受益而已,也没什么奇怪的。

      科学研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学术编辑是一种身份,一种学术荣誉值得羡慕。如果还没达到那个程度,扮演好作者身份,审稿人身份就已经非常好了。免费为付费期刊组织专题稿件要慎重,一方面这些出版社根本不信任你们,另一方面,为付费期刊的稿件找审稿人也非常不易,这个过程中出现丝毫差错都会翻车,也给自己的学术生涯带来障碍。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980-1368081.html

上一篇:科研领域媚外至上的习惯
下一篇:如何欺骗期刊学术编辑添加并列通讯作者
收藏 IP: 61.178.245.*| 热度|

6 郑强 杜永军 雷宏江 甘阳 陈中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