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的学术会议宗旨在于促进同行交流,分享最新学术成果,发掘新话题,给予听众新启发。
如今的学术会议越来越频繁,要么超大规模到五六百甚至上千人,要么精致会议定向约请十余人。规模大的会议收费也高,反而小范围定向邀请的会议不收费。
每个学术会议都会安排一些“牛人”来做“大会报告”,也就是面向全体参会人员来做报告和演讲。而实际上学术研究方向分类越来越细致,大会报告一般都是偏向对某个领域系统化的简介,不强调细节化的内容和技巧。因此,对于多数人总是会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听取类似的甚至相同的报告,难免审美疲劳。
当然,能被会议承办和主办方安排为大会报告,这对多数人来说可能会感到非常荣幸,毕竟目前国内各种会议的大会报告基本都是安排那些被官方赐予顶戴花翎的有某种话语权的人,以便给参会的听众在学术方向上给予指导,或者激发研究生这些生瓜蛋子义无反顾的坚持在这个领域战斗下去,打点鸡血,期待某一天做出惊世之作,一鸣惊人。
多数的学术会议一般会安排分会场报告,实际情况是参会人员太多,分会场报告一般都是10到15分钟,这真是很鸡肋的,所以分会场基本就成了在读研究生和刚毕业博士青椒的报告主场。如果没有演讲技巧,那么会议报告的效果就很差了。
如今各地学术会议频次增多,选择性的参加学术会议交流也要注意一些策略问题。
1)认真阅读会议程序册,看看大会报告人和分会场报告的题目和简介,如果多数报告都是曾经听过的,或者主要参会人员都是在最近的会议出席的,那么就没必要再去参加了。
2)10~15分钟的口头报告与墙报展示。一般而言,15分钟的会议报告都是在分会场进行,建议制作墙报展示,把主要贡献者的照片如生活照或者上半身照片放置在墙报上,卡通照片也可以。如果是国内会议墙报尽量采用中文,把主要贡献和原理方法表达清楚,没有必要展示具体细节,给出相应的成果发表出处,并在最后提出open problems给阅读者启发,当然,记得在墙报上留下联系方式。估计如此的墙报会被观看者拍照存档,比直接做数分钟的口头报告强多了。
3)如果不差钱的话,记得给会议主办方赞助,把主要成果印成小的精美宣传册,挂在墙报下面让观看者自由带走。
4)不要把相同的报告内容在2个以上的地点演讲。
5)2018年国家基金资助结果要公布了,不参加会议不会有脸熟,学术圈虽然是个熟人小社会,但主要的学术贡献才是王道。多年以后,你可以自豪的讲此生在学术领域做出了哪些突破性和原创性的成果,而不是你曾经获得了多少次基金项目资助,也不是你曾经帮某些部门花掉了几百万科研经费。
当然,如果你的报告给听众们没有任何启发,甚至给听众留下了负面印象,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只有真实的贡献和原创,才能真正为后继者铭记。
让参会人员记得你的正面形象,觉得你的报告有启发,觉得你的研究结果有趣,那么参加会议就达到了目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