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艾斯维尔某期刊投递了稿件,2个月了状态一直是with editor,于是从系统内发邮件询问助理编辑是神马情况。助理编辑说他们已经提醒了学术编辑来处理,学术编辑只所以2个月没有处理稿件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审稿人。
过了10天后本人又到系统内查看稿件状态依然是with editor, 于是又给管理编辑发了邮件,要他们尽快受理我的投稿。另外提醒管理编辑,我在投稿的时候提供了大概10个老外审稿人供编辑部选择。
在给管理编辑的邮件中我一并调侃到任何期刊的学术编辑都该掌握足够的审稿人信息,拿到稿件后应该初步评估稿件是否值得送审。如果值得送审就尽快送达审稿人。俺本人就储备了上千名本领域的审稿人信息,常用的有效审稿人大概900多个,并对所有邀请的审稿人的评审过程进行标记。另一方面,我也不断的为我效力的期刊注册新的审稿人,淘汰一些不合格的审稿人,增强审稿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这里我感谢那些一直支持我发出审稿邀请并接受审稿的同行。
如今期刊越来越多,多数期刊都是一大堆的编委,很多时候学术编辑和编委职责完全混淆,不少编辑处理稿件的效率低下,也有一些审稿人对稿件评审非常拖拉。
很多情况下稿件评审是一种义务,难免有些被邀请的审稿人置之不理或者审稿期限太长,或者写的审稿意见非常敷衍。各种原因下,导致创新稿件被毙掉,平庸的稿件反而容易发表。只有更多的审稿人和学术编辑切实负责起来,才会有效抑制“低水平稿件”的发表,甄选创新性稿件促进科学快速传播。
也有一些作者发邮件向我抱怨我们期刊“不够意思”,说自己为我们期刊审理了很多稿件而我们期刊却毙掉了自己的一个稿件。客观来说,为期刊审理的稿件越多,审稿人投递这个期刊的稿件录用的概率也在增加,但不意味着该期刊一定100%录用审稿人的投稿,就是该刊的学术编辑的投稿也不一定100%录用的。
作为任何期刊的学术编辑,更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掌握本领域的动向,不断储备和更新审稿人数据库,才能对期刊平台提升,稿件评审效率和可靠性做出积极的贡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