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教学很难去量化评价,但是如果一个老师的课程大部分学生都通过不了的话,那肯定是有问题的。用我们学校一位教授的话说,教育要因材施教、随才成就。
当然,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说分数)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最直接标准,而升学率(对于高校来说还包括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教育的最终指标,我一直自豪的是自己带过的学生考研中考出了比985/211高校同专业学生更高的成绩,而他们高考成绩远远达不到985/211的水平,这至少能说明他们在大学中是不断进步的。
当然,我非常反对中小学义务教育中的唯分数论。唯分数论最严重的后果是学生成绩排名与学校和教师的绩效挂钩,这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长期无法下降的根源之一。我始终认为,靠大量的刷题提高成绩是没有意义,至少是弊大于利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41560.html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62748.html
天分是孩子成长的内因,是基础。勤奋是外因,但外因超越不了内因。要相信天分。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发现和引导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超前学习,重复学习,其实并不符合教育规律。任何考试都不是终点,而是新阶段的起点。靠不断的强化训练,即使能进入重点高中、名校,但是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这对孩子不一定是好事。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41560.html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62748.html
上一篇:房价问题和中国社会的流动性
下一篇:中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
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关键是学生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个性化,因材施教,随才成就,发现、挖掘、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充分甚至超水平的展现自己的才能。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而不能把学生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一种工具。孩子小时候可能对家庭和学校的压迫式学习无法反抗,但是这种服从会遭到一种消极但有效的抵制,就是无效学习。而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这种反抗将会更明显。这也是进入大学,学生脱离家庭以后,普遍的学习懈怠情绪的一种原因。勤能补拙,往往不是针对中小学生,而是更应该是大学及大学以后的工作中。现实生活中二流学生逆袭成为行业精英甚至低学历自学成才的案例也都有不少,比如国家科技奖获得者李振生院士(山东农学院毕业)、清华大学水利土木工程院长张建民院士(高考仅考入西北农学院农水专业)、著名泥沙专家韩其为院士等。所以说,一次考试甚至高考成绩都不是决定性的。很多人解不出高考数理化最后的压轴大题(我也基本没时间把数学最后一道大题完整做出来),但并不影响今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高中教育(考试)是一种选拔性的。而大学本质上是职业教育,是大多数人能够掌握的,是来源于实践,且要回归实践的。大部分专业都不需要艰深的现代理论物理和理论数学。
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除了天赋以外,更重要的是机遇和勤奋。知识分子要自觉融入国家使命和民族振兴征程,对专业有足够敬畏和用心,才会实现最大的个人价值。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51930.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63085.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51930.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6308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