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person 一位普通的金融学教师

博文

观摩老教师教学体会

已有 5551 次阅读 2008-12-22 11:36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体会

时间:1031(周五)下午14.00 -14.45  地点:C-3103   

讲课人:赵宪军   课程:市场营销       内容: 营销策略

讲课内容及特点:

老师的讲课内容是对付竞争对手的策略。特点是板书较少,一节课的时间讲了竞争对手策略,包括八个字:“创新”、“防御”、“对抗”、“迫害”。其余时间都用案例来解释策略。

引用的案例既有微软、百事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国外名企的案例,也有四川长虹、吉利汽车等国内名企的案例,还有很多天香乳业等保定企业的案例以及老师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而且老师讲课不看教案,各种国内外案例似信手拈来,而用在当时的理论上却又非常恰当。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师不仅认真备课,而且在生活中、工作上时时在感悟市场营销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所举案例恰如其分。

感言:

老师曾经拿到全校的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亲身感受老师的讲课,给我带来最大震动的是两点:第一,老师讲课整节课都是面带微笑,理论讲得细,案例则是娓娓道来。对照自己,我讲课时的速度太快,而且表情过于古板,从这之后我开始在上课时注意这一点,时时提醒自己要以轻松的语气上课,使自己和学生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第二,从赵老师所用的贴合实际的案例可以看出,老师的良好表现留在课堂上,但背后却是课外的辛勤备课和对课程理念的时时感悟和思考,正所谓“功夫在诗外”。我自己以后也注意将教学和科研、交流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和科研中的经验去加深课本知识的理解,才能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

 

时间:113(周一)下午14.00 -14.45  地点:C-3303   

讲课人:张润清   课程:统计学

内容:假设检验的一般问题和总体均值、成数的假设检验

讲课内容及特点:

教学方式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做的非常完善,理论和案例都有,而且例题丰富,便于使用。

在讲小概率原理时,认为概率很小的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以学生出门会不会撞上汽车举例,以及买彩票能否中奖举、以自己坐飞机不买航空意外险举例,这些例子都是学生身边的例子和自己实际发生的例子,便于理解,而且课堂气氛轻松。

在讲到总体均值和成数的假设检验时,把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在黑板上画出正态分布、t分布的的图形,并解释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与置信度的关系。并以中庸之道来解释所有的置信度α都不可能等于0

在解释总体方差已知和总体方差未知的假设检验时,强调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做到了重点突出,强调了严谨性。

以学校的实际案例解释统计分析时30为样本的最小值。

感言:

老师通过举学生身边和自己身边的例子的形式使得枯燥的统计学课程变得相对容易理解,也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尽管是多媒体课程,但在实际讲课中为了更清楚地解释问题,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另外在讲任何题目时,都强调模型和方法的假设条件和适用条件,又保持了统计学课程本身的严谨性。

 

时间:1120(周四)上午8.55 -9.40  地点:C-2312   

讲课人:宗义湘   课程:统计学      

内容:假设检验的一般问题和总体均值、成数的假设检验

讲课特点:

比较凑巧,老师讲的这堂课正好和张润清老师讲的内容相同,便于比较两位老师的讲课特点。老师讲课的特点是讲授内容非常详细,而且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统计学作为基础课程和方法论科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老师在讲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计算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讲到置信度和概率度的查表问题时,发现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查表都没掌握,于是再次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学生掌握查表的方法。

感言:

老师讲课时把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知识、掌握知识。我自己在讲课时只注重把自己的理解将出来,但往往很少考虑学生是否真的听明白了,是否真地掌握了。自从听了老师的课之后,我在讲解保险精算时,增加了课堂提问和习题课,甚至有的时候把我刚讲过的课程让学生给大家讲解,以观察学生有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这样,教学就从“老师讲”为中心演变成“学生学”为中心,真正达到了教学目的。

 

时间:115(周三)下午14.00-14.45  地点:C-2312   

讲课人:姚金安课程:国际金融  内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外汇与汇率

讲课特点和感言:

老师在讲课时围绕多媒体课件,逐条详细加以解释、阐述。每一个论点都举出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与最新的形势相联系,比如提到了克鲁格曼(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的影响以及其思想。

课堂上用口头语和日常白话较多,使得课堂气氛较为轻松。

根据课程的特点,很多词中英文并用,也显示了老师的英语功底较为深厚。

注重经典教材和期刊,讲完内容后告诉学生要参考国内外那些名家的教材和专著,方便学生课后巩固,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时间:1118(周二)上午10.10-10.55 地点:C-2503   

讲课人:张悦玲   课程:国家税收      内容:应纳税额的计算

讲课特点和感言:

老师在讲解过程中都是把新的内容和以前讲过的内容相联系和对比,比如强调学生将前后内容对比,区分开某种税是价外税还是价内税,税基是全部收入还是实际收入(盈利)。

国家税收涉及到很多的法律条文,老师讲课特点是板书较少,但对于重点内容都详细加以解释,并以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比喻,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在课程讲解中,注意与以前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比较,更容易记牢。由于法律条文过多,所以老师在讲课中的特点是把握重点详细讲解,对非重点内容一语带过。而且非常强调思路和理清线条,这样比机械记忆的效果要好很多。

 

 

总结:

一直以来,凭借自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感觉自己的讲课水平能够处于中游水平,但却无法让自己和学生满意。总感觉在教学方面有一个瓶颈需要突破,却迟迟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也想听听其他老师的课程,学习学习经验,但却由于教学任务紧等原因一直没有将听老教师的课列入日程。

自从学校布置任务后,我一方面把观摩老教师讲课当成一项任务,听取了院内多位老师的讲课过程,一方面结合自己参加的说课大赛,把学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除了听了上述老师的课程之外,我还听了田利琪老师给本科生上的专业英语课程和王健、赵邦宏、张润清等老师给博士生和硕士生上的课程,另外还参加了华北五省证券投资学和金融工程教学论坛,听取了上海交大吴冲锋教授讲授金融工程的教学方法和上海财经大学霍文文教授讲授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方法。我通过向各位老教师和名师学习,感觉自己在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而且自己能够感觉出来课堂效果明显改观,学生们也愿意和我交流了,使我在教学方面突破了瓶颈。

我能够实现一定的进步,是与各位老教师的言传身教离不开的。即使用华美的词句也表达不了对老教师的感激之情,在这里只想由衷地给各位老教师道声:“感谢您们!”

                     

 

                                                                                                      于树会

                                        于 200812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893-52240.html


下一篇:我心目中的博士生导师标准
收藏 IP: .*| 热度|

1 高绪仁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