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植物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ilu49

博文

由 Laden 联想到 John

已有 3439 次阅读 2011-5-8 08:29 |个人分类:西方姓名|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拉登, 拉丹, 基地组织, 突袭

最近死于美军突袭的基地组织头目是“拉登”还是“拉丹”?这似乎成了一个问题。

有关 Laden 这位传奇人物汉译名的公案,持续了也不止一年两年了:央视的译法一直是“拉登”,而新华社(报系)的译法一直是“拉丹”。有意思的是,同为电视传媒的“东方卫视”,在此问题上也不和央视一条心。

有热心网友为此做了调查,证实“拉登”译法比“拉丹”译法更流行。

对此分歧,央视的说法是“遵从拼读习惯”,而新华社的说法是“遵从阿拉伯语原型的发音”。

似乎各有各的道理。

笔者不禁联想到了一个常见的英语男子名 John 的汉译遭遇。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国人对此名的译法是“约翰”,目前最权威的由新华社主编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对此一锤定音,而且它在 Johnson 等词的汉译中也这样处理的。然而就在同一本《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中,FitzjohnJohn 加了前缀 Fitz 后构成的姓氏)被译为“菲茨姜”。

按说“姜”更接近于John 在英语中的发音,但据说为了照顾其希伯来语原型对应词的Johan 的发音,John 就一直沿用了Johan 的译法“约翰”。然而John 的拼法毕竟不同于Johan

看来,“遵从习惯”还是“遵从原型”,也在两可之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89-441774.html

上一篇:人口统计口径改变所引起的后果
下一篇:第一次拍到此花
收藏 IP: 112.64.19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