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致利己主义的青年,通常有一个很好的头脑,受到良好的教育,善于精打细算,强于算计谋划。他们的选择和规划,皆以满足私利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和欺骗性,而且做事也有投机主义倾向。他们喜欢尝试所有有利于自己的机会,常为分身乏术而必须作出选择,同时定要失去一些机会而深深地感到苦恼、懊恼和痛苦。对当今精致主义至上的青年,我们要以宽容之心去面对,能够理解他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趋利避害人之本性。虽不认同他们的价值观,但在与他们交往过程中,心中未免有些许的不舒服。
我所喜欢的学生似乎是个虚拟的群体。我特别喜欢非功利性喜欢科学研究的学生,只是单纯而又朴素地源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和爱好。即使是功利性的,也要是突破个人的大功利性,感觉自己做的工作在科学上有意义;在应用上对专业发展、对行业进步有用。这是一种质朴的热爱,单纯的热爱,感到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充满奇和有趣味而发生的乐此不疲的钻研和追求,是不吝惜时间的热爱与专注,是忘我的钻研,是对知识的热爱,对自然法则的好奇。工作十二年,这种青年也不能说没有,总体上来说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可能这样要求学生太高了,是不现实的,不切合实际的。
精致利己主义是良好动机的衍生物。根据经验来看,大学里面各种基地班实验班的学生功利主义色彩浓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和投机者。因为这种类型的班出发点可能是好的,精选人才、特殊教育模式快出人才,动机是好的,但特殊培养目的和模式让这些孩子心态不稳、功利主义色彩浓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且还有一种养尊处优、优越感爆棚的感觉。高校中,各种学生组织的头头们也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扎堆的地方。这些学生社会化程度高,接触事情多,被社会浸染的程度深,往往更加钻营和精致,更加趋利主义,并且在表演方面的技术培养和修炼的日臻成熟。
大环境与小环境共同影响下的产物。高校学生盛行精致利己主义,既有社会大背景影响有关,也与高校、老师引导有关系,与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盛行有关系,有其合理性,不是偶然的产物,而是大环境与小环境综合作用下的必然产物。这个时代倡导朴素科学主义观不合时宜,不恰当,与这个时代背景不同,因此,只能靠运气和缘分。想一想,即使遇到真的喜欢科学研究学生,以后可能也没有多大的前途。做研究需要帽子、资源、经营人脉和关系,要懂政治会交际有战略眼光,既能放下身段甜言蜜语、花言巧语,又能板起脸来讲规矩、讲原则。不懂经营与钻营,不懂得投机,不擅长关系,不懂政治,可能也没有大的发展前途。
在项目与荣誉争夺战中,似乎加强了这种风气。在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很多荣誉、项目的评选,往往初衷是好的,但最终强化了这种思想。他们会花费很大心思去钻营规则,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去迎合各种不良的风气。这个过程中,并非所有老师都扮演了正面、积极地角色,也有一些负面的,消极的色彩。有时候,单纯善良的老师很容易被精致利己主义者所欺骗,以为他们真的对科学充满了热爱而申报各种科研项目,其实只是为了加分保研,这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更不是对科学的最为朴素的热爱。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想一想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正常的、合理的、可以理解的,虽然总是觉得与高校培养的方向和初衷有所分歧。
老师也要反省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老师要反省自己,调整自己的培养理念和思路,更加要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如果有自己所钟爱的朴素科学主义的学生,就俯下身子好好的培养。如果没有就耐心的等待,一切随缘。遇到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学生,也不能歧视人家,也要尽其所能地做到作为人师的责任,能引导下就引导下,不能改变就顺其自然。要给学生讲清形势,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要做到不去助长歪风邪气,不去助纣为虐,不去鼓励他们急功近利地投机和钻营。很多时候,下意识中、潜意识中,老师培养学生也充满了庸俗和世俗。有时候有主观故意,更多时候是下意识而为之,是自己不够警觉,也是被社会环境所裹挟。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老师,要鼓励他们热爱自然,走近自然,对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和崇敬之情,而不是对金钱和权力充满了热爱和崇敬。鼓励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行业,热爱这个国家,让他们体会到为之服务而感到的崇高感,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追求完美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而不是表演性的敷衍和应付,充满政治性的巧言令色。培养他们一生只崇拜自然规则和美学规则,而不是崇拜和追求社会潜规则。
后记:从个人感受而言,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才智在学生群体中前15%的学生,是学生群体中比较优秀、比较活跃、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群体。其实,大多数学生都还算不上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更多的是将科学研究庸俗化、世俗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