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森林可持续经营;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立地造林;沙漠化防治;抗旱保水造林;油松经营;经济林有机栽培;全生态经营;数学生态学;近自然林业

博文

他山之石:林业科研成果精选(4)

已有 3916 次阅读 2013-9-21 11:34 |个人分类:新品种新技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果树黄化病, 果树扦插, 精河枸杞, 美国紫花苜蓿, WL232HQ

项目名称:树干打孔注药机 

完 成人:塞永训 苏宏钧 赵铁良 崔永三

完成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8号 邮政编码:110034  联系电话:(024)86121921  传真:(024)86801823 电子邮件:gsfpsys@pub.sy.ln.cn 联系人:蹇永训)

主要内容:

一、技术关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和获奖情况:

树干注药防治在国内外已有很多成功的事例,但这一技术至今仍未很好地推广应用,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打孔注药的器械过去一直靠钉、锤、刮、剥、凿等手工作业及高压注射的方式,缺乏工效高、效果好的机械,使大面积防治应用受到限制。

BG305D背负式树干打孔注药机由二部分组成,一是钻孔部分,由汽油机通过软轴输出动力连接钻枪,钻头可根据需要在4-10mm范围内调换;二是注药部分,由手枪式注药器和药箱组成。该机性能稳定、质量可靠、重量轻、并具有安全防护装置。作业效率高,根据林木特点,每天可钻孔数千个,可用于包括防护林、园林、果树、行道树的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和果实害虫的防治,尤其适用于高大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目前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机动打孔注药机,其钻孔部分也适用于其它领域的钻孔作业。该机已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99249562.8。

二、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第一台样机于1998年12月试制成功,随之与山东临沂农业药械厂合作,于1999年3月,产品正式投放市场。至今年8月,已销售600余台。正广泛应用于林业、园林、果树病虫害防治。为工厂增加销售收入近100万元,为单位创收21万余元。该机投放市场后,解决了其它防治方法难以防治的一些害虫,为控制灾害,减少损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每台每年防治500亩,每亩按挽回50元计算,可挽回经济损失1500万元。随着该种机器逐步推广应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很可观的。

三、成果推广应用前景:

山东临沂农业药械厂具有相当强的生产能力,是全国唯一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的药械厂家,是国内同行业中的龙头。该厂设备先进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树干打孔注药与其它防治手段相比有省药、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受天气影响小,防治效果好等特点,由于该种防治方法不受树种、虫种、地理、环境的限制,特点突出,优点很多,只要防治时机适当,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打孔注药这一防治方法,应大力推广应用,其前景十分看好。

 

项目名称:国外紫花苜蓿引种栽培研究

完 成人:李有希 温宇光 殷广忠 陈万毅 周晓梅 魏宪举 张明 阎树茂 周绍哲 刘鸣镝 张玉敏 于晶 张玉凤 王丽辉 温光岩 李爽 王淑荣 周贵臣 李共欣 王世君 梁宏臣 王金颖 孙红英 曲志军 沈能迅 陈乃山 张海军

获取方式:吉林省四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吉林省四平市英雄大街60号 邮政编码:136000 电话:0434-3641454 传真:04343638601 联系人:李有希 联系人电话:0434-3638602 电子信箱:splks@sina.com)

主要内容:该项成果将WL232HQ等5个国外紫花苜蓿品种和对照品种公农1号分别在降水量150-600mm的盐碱地、沙地及黑钙土地四个地块进行多点随机区组,每个试验点采用随机区组三次重复,选出本省最适生的品种WL232HQ,并划定了其他地理范围。在我国首次引进美国WL232HQ等5个品种进行系统试验,在播种前用除草剂(对WL232HQ无影响的灭生性除草剂除掉杂草)和深翻的方法(必须在7月份),以垄播为主,施磷肥,通过严谨的试验和统计分析得出WL232HQ种植的可靠方法。该成果解决了我省苜蓿草品种单一和产量低的现状,也为周边其它省、市在降水量、气温等立地条件都相似的地方提供参试依据,可望进行大规模推广。

 

项目名称:精河枸杞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开发

完成单位:精河县林业工作站

获取方式:精河县林业工作站(新疆精河县友谊路17号 邮政编码:833300  联系电话:(0909)5332149  联系人:李文华)

主要内容:该项目对全国最大的枸杞集中产区精河枸杞生产中存在的品种混杂、良莠不齐、病虫害加剧,栽培措施落后等问题,从品种选择及快速繁育、主要病虫害(根腐病、瘿螨等)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丰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攻关。历经七年多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并在许多研究领域有重大创新:一是精河枸杞产区的毁灭性病害—枸杞腐病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该病害主要病原为疫霉菌和丝核菌。二是对产区枸杞螨种类,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及主要害螨枸杞瘿螨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三是研究了高密栽培、多主干整形。四是研究了机械化中耕,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了综合效益。该项成果的应用,使枸杞单产由119公斤/亩提高到150公斤/亩,亩增纯收入446.6元,累计增加纯收益1216.8万元。远高于枸杞其它产区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的水平。与国内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该成果研究的内容广泛、系统,与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紧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大大降低了农药施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为实现产区的无公害,树立绿色名牌产区的形象奠定了基础。

 

项目名称:果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完成人:赵国林 张国柱 田兴旺

完成单位: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 联系人:赵国林;张国柱;田兴旺 编:745000)

主要内容:该成果利用生根粉、磁场、磁化水复合处理技术,处理杏、桃、李、山楂、苹果、枣、核桃、花椒的插穗,使核桃的生根率达到65.0%,山楂的生根率达到84.0%,桃的生根率达到88.6%,杏的生根率达到79.3%,李的生根率达到86.8%,苹果的生根率达到84.2%,枣的生根率达到90.2%,花椒的生要率达到93.1%。该成果研究出了杏、桃、李、山楂、苹果、枣、核桃、花椒等8种林果树种ABT生根粉与磁场、磁化水复合处理的适宜方法和扦插、管理、扦插苗移栽等配套技术。特别在核桃扦插繁殖上有所创新。2004年5月12日由甘肃省科技查新检索咨询中心进行了检索查新。2004年7月17日在兰州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主持进行了专家评审、会议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项目名称:经济林木黄化病防治药剂“配方B2制剂”

完成人:宋晓斌 王云芳

完成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站

获取方式:陕西杨凌杨武路3号,712100;西安市西关正街233号,712008  电话:(029)7098345;8632552

主要内容:该项研究对猕猴桃黄化病的分布和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把猕猴桃黄化病划分为3个区域,以渭河流域黄化病发生最为严重;证明黄化病的发生是由于生理性缺铁和功能性缺铁所引起;根据黄化病的发生机理,把补充铁素和促进根系发育结合起来,研制了防治黄化病的药剂“配方B2制剂”。通过试验证明,“配方B2制剂”对猕猴桃、苹果、梨、桃等多种木本植物黄化病有特殊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达100%,具有复发率低、持效期可维持2年以上的特点,结合其他栽培防治措施可以彻底根治黄化病。  

适用范围:我国猕猴桃、苹果、梨、桃等经济林比较集中的陕西、山东、河南等省(自治区)。  服务方式:可提供“配方82制剂”的中试产品,进行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

 

项目名称:人工林正三角形定株抚育法及推广

完成人:王志新 徐元琨 梁代良

完成单位:吉林林学院实验林场 吉林市林科所 吉林铁路分局土们岭林场

获取方式:吉林林学院实验林场,吉林市林科所,吉林铁路分局土们岭林场   联 系 人:王志新;徐元琨;梁代良

主要内容:人工林正三角形定株抚育法是一种质量控制新技术,该法主要是根据林木在株行距相同条件下,只有正三角形分布占地面积最小即土地与空间利用率最大原理,制定出正三角形定株抚育株距离控制图。只需测定林分直径与坡度,即可依据其图迅速确定三角株距和保留木及应伐木,并进行抚育采伐,不仅可以提高调查设计效率,而且可以解决人工林抚育间伐中保留木分布不均、径级悬殊、林相零乱、林地利用率低、林木生长量受阻及人为臆断取舍等弊端。使保留木获得最大营养空间,起到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作用。

 

博主简介: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林业科技》和《林业世界》三刊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朝阳市老科协理事。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1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3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微信同号);QQ号:527813275

http://www.xbmiaomu.com/vip/zzllxx5168/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6382-726616.html

上一篇:他山之石:林业科技成果精选(2)
下一篇:省干旱所两专家赴天津考察玉米一穴3株试验田
收藏 IP: 112.39.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