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t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atang

博文

天生我才必有用

已有 2862 次阅读 2012-9-14 09:4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们记住的李白是一个诗人,实际上李白是个官迷。你看他刚说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闲云还未等到野鹤,皇帝一纸诏书,他马上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了。OK,我不想讨论李白的人品,我只是想说,一个人的价值,是随着不同人的不同价值观而变化的。李白的价值观是”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依照这个价值观,他的诗情才气在他眼里都是浮云,所以尽管他有传诵千古的佳句,依然是一个时时感慨”行路难“的失意者,而非如他所幻想的”人生得意需尽欢“。
       最近科学界有了许多重大的发现,随便挑一个我熟悉的,就是关于垃圾DNA的再认识。在人类基因图谱问世的那一天起,科学界就断定其中的98%是垃圾,因为这些基因不参与表达,没人知道它们有何作用,如果我没记错,当时还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宣称不要再研究这些垃圾DNA,因为投入的精力只会做无用功。以进化论做指导,这些沉默的DNA应该就是人类进化的遗迹。而有神论者当然不相信,因为他们难以接受万能的上帝造人时竟然会如此粗制滥造。虽然我不是有神论者,但是我也不相信这些沉默的DNA竟然是垃圾。尽管我没有证明它们有用的证据,但是断言者也提不出它们无用的证据,我不知道谁能做这样一个实验,用那2%的基因复制一个完整个体出来。
       正因为不信的大有人在,才有了事隔10年之后一系列的发现,如今已经有超过30篇的论文发表在各个杂志上,包括NatureGenome ResearchGenome BiologyScience and Cell等顶级杂志。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那些所谓的垃圾DNA,非但不垃圾,而且还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控制与调节基因的表达,目前已经发现它们包含了上百种疾病的开关,控制着蛋白合成数量的多少,随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以前通过基因测序来预测一个人是否会得某种疾病其实并不科学,因为你不知道控制开关的变化,就像每家每户都有电灯,但不一定每家每户的电灯都会点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何时?打开或者关闭这些开关,这是一个未知的变量。
       这些DNA并不垃圾,垃圾的是你认知的局限。曾几何时,在医学上,把人类的扁桃体和阑尾也认为是进化的遗迹,是无用的垃圾,并且提出了及早切除的建议,而现在的研究表明,扁桃体和阑尾在人体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些小时候做过阑尾和扁桃体手术的同学们,背后是不是发凉呢?
       在电影《CUBE》里,那个警察一心想除掉的垃圾——一个痴呆少年,原来具有非凡的心算能力,为走出杀人迷宫做出最重要的贡献。艺术家想从哲学上探讨,这个世界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垃圾只存在于你的浅薄里。这也和科学的发现相互印证。
       如果李白想的不是秦皇扫六合的事情,那么他一定不会“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果他想的只是“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则必然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
       我们这个社会,总有一些条条框框,总有一些标标准准,让你削足适履,无所适从。其实风物长宜放眼量,何必用别人的局限,做自己的枷锁。无论你信不信天,天总在最高处凝视着你,只需记住,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此而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4817-612599.html

上一篇:谁说的
下一篇:关于博士去做中学教师那点事
收藏 IP: 121.251.2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