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t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atang

博文

关于博士去做中学教师那点事

已有 4088 次阅读 2012-11-21 12:0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吃午饭的时候,同事很严肃的说起了科学网上程老爷子的一篇博文,并且大有“元芳,你怎么看“的意思。回过头来,我看了程老爷子的《昨夜无眠》、《我的反思》和《再反思——兼评我学生的博客》。不知程老爷子出于什么考虑,没有给出他学生的博客地址,所以我也不知道他的学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此一来,老爷子的博文就成了片面之词。
根据老先生的描述,他的学生是个非常有潜力的数学天才,是科研界的明日之星,是数学领域的高富帅,但是这位高富帅自己不学好,非要到中学当教师,老先生痛心疾首,不仅一晚上没睡觉,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反思。老先生如此痛惜人才的表现一定吓坏了他的学生,我想那位高富帅只要心理没什么疾病,跑到老先生面前痛哭流涕,痛改前非也说不定。这件事如果用纯娱乐的眼光看,类似的剧情在琼瑶笔下倒也屡见不鲜。老先生的文笔比起琼瑶阿姨毫不逊色,字里行间都能透漏出一个高大全的导师形象。
请原谅我如此戏谑的口吻。This is my style。如果你缺乏幽默感, 建议你可以看看《江南style》软化一下你那紧绷的神经,《蝙蝠侠》里有一句话很经典"Why so serious?"。
由于只看到老爷子的片面之词,所以对此事的理解,我只能基于推测。
推测一:那位高富帅的所作所为是理想主义者的遁世情结。老爷子提到过这位高富帅的天分极高,大部分文章都不入其法眼,同时对老爷子某项自鸣得意的成果也不屑一顾。这几句简单的描述让我发现这位高富帅极有可能是位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的特征:拥有极高的天分,偏执、自负。由于天分高,在其所从事领域能迅速攀登到一个制高点,把同行们远远抛在下面,所谓高处不胜寒,孔子登泰山就能小天下,这位高富帅爬到紫禁之巅,用高屋建瓴的目光向下一扫描,发现同行们孜孜以求的东西不过如云烟,自鸣得意的东西不过如雨露、在方寸之间相互排挤、相互倾轧而不知天高地厚、海阔天空,顿时产生一种神马都是浮云的感觉。而偏偏最可悲的是,看破不代表能突破,自己觉得是黛玉,谁想偏偏叫晴雯,自己的荣辱得失还需要自己看不上的人来评价,厌倦之情油然而生,干脆不如散发弄扁舟去了。
推测二:高富帅有难言之隐。这个隐当然不是那种一洗可了之的隐。 有人说他可能是出于生活压力,我不完全这么看。因为老爷子提到过给高富帅联系出国事宜,个别导师愿意提供每月额外1000美元的资助。在国内当中学老师不是一个很有“钱”途的职业,如果单单是为了物质压力,大概不会选择这个职业。我倒觉得高富帅在勇攀科学高峰的过程中忽然有了自己的心得体悟,只不过这种悟恐怕不为世俗所能理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到了高处是不能指望有知己的。如果把这种悟说给老爷子听,没准老爷子就得《明夜无眠》了,痛心疾首、苦口婆心,这架势不是一般的晚辈能承受的,倒不如默默离开,走自己的路,开自己的悟,让别人冬眠去吧。
推测三:高富帅其实是屌丝,只是老爷子看花了眼。 这个也不是没有可能,老年人的审美眼光,怎么说呢,说句大不敬的话,老眼昏花,主观意识极其强烈,偶尔做些买椟还珠的事也很正常。中国有句老话叫好汉不提当年勇,大概就是说给老年人听的。一般上了点年纪的人,一开口便是想当年。时间这个东西在横向上是无法比较的,所以一遥想当年,就不具有可比性了,只能静等他把牛吹完,末了你还得奉送一句马屁:大人真乃神人也。如此才算完美,受用。
推测四:老爷子有自诩之嫌。就算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反正君子以厚德载物,何惧小人污蔑。 老爷子把自己的学生夸得跟花一样,实则是凸显了自己的园艺水平。但这种手法让我想起小时候学的一篇课文,好像叫《病梅馆记》吧,那花修剪的再好,它也是病态的美。何况老爷子如此强调天分,叫那些没有天分的同学情何以堪。有一句诗叫什么来着?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科技非要靠某些优等生的特例、典型、榜样、先锋来支撑,那么我们的春天在哪里呢?
对于此事我最反感的地方就是有人把它和钱学森之问联系到一起。我对钱学森之问的看法就是这是一个伪命题。钱学森最该问的是他自己,所以那些拿着钱学森之问装模作样的人都应该好好问问自己。一个民族连反躬自省都不会,你还指望他能有什么进步。古语有云: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你问别人是问不出答案的,谁愿意担当呢?谁能担当呢?倒不如问问自己,试试自己能不能先去担当自己能担当的那一小部分。
最后还是真心祝愿程老先生,如不能遂愿,何不随缘。有一部电影叫《死亡密码》,里面的数学导师给执着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阿基米德为了给国王验证皇冠是否是纯金,苦思冥想、寝食难安。他老婆看他失魂落魄的模样,就劝他洗个澡好好休息。阿基米德洗澡时忽然发现了曹冲称象的方法,于是高兴的光着屁股就跑到皇宫去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答案是:要听老婆的话。



“逃离”科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4817-634692.html

上一篇:天生我才必有用
下一篇:谈谈规划
收藏 IP: 121.251.234.*| 热度|

7 吕喆 郑永军 曹聪 李维音 庄世宇 王加升 杨文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