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从海原地震区看巨震的发生是多么的艰难!

已有 8014 次阅读 2016-1-16 17:26 |个人分类:强震预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海原地震区, 巨震孕育过程

以下分析表明,该地震区至少已经历1轮孕育周期,目前处于第2孕育周期。

第一周期:

需说明的是,对19201216宁夏海原MS8.5级地震,NEIC测定值为MW8.3级。基于秦四清等(2014c)提出的地震参数修订原则,认为将其修订为MS8.45级合理。图8a示出了该地震区第1孕育周期标志性地震事件之间的力学联系。根据156184宁夏中宁东MS7.25级地震发生前的CBS值,可较准确地连续预测到1654721甘肃天水南MS8.0级地震、173913宁夏平罗MS8.0级地震19201216宁夏海原MS8.45级地震的临界CBS值。假设1920MS8.45级地震为主震事件,则主震与余震释放能量之和约为2.60E+17J,略高于震前该地震区积累能量(约为2.52E+17J),推测是由于该区历史地震目录不完整所致,因此可认为1920年海原巨震是一次主震事件,可定义海原地震区为MS8.45级左右地震危险区。需指出的是,187971甘肃武都南MS8.0级地震是主震前的1次显著preshock事件;17091014宁夏中卫MS7.5级地震与1718619甘肃通渭南MS7.5级地震,均为1739年宁夏巨震前的2次显著preshock事件。

 

1 海原地震区公元前193-1972.7.26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第1孕育周期)

(数据分析时选取MS≥5.0级地震事件;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3000年为实际年份)

看出来了吧,发生一次MS8.5级地震,是多么的漫长,得发生多少次7级和8级地震啊!至于7级以下,那就牵头牛过来数数它的毛毛有多少根吧。某网友说“有可能通过5.0级左右地震把能量释放了,不会发生大震。”这是被判刑的意大利地震学家的认识,估计脑袋被豆腐撞了,是由于对能量积累和释放的概念有糊涂认识所致。略微想一想,5.0级释放了能量,那么6.0级不是释放更大的能量吗?释放的前提是必须有积累,那么何时积累能量呢?照这位网友的说法,世界上不可能会发生6级以上地震,但实际是这样的吗?

希望不明白积累和释放概念的童鞋看看下面这个,或许就不需要买“脑白金”啦。

   【意大利地震学家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22820.html

过去地震学界总是拿单个的地震说事儿,是永远搞不明白大、巨震们是如何发生滴? 再者,预测大震,离不开监测数据,而数据一般均有时空属性,不能科学地划定地震区,何谈预测乃至预报呢?

回头再看看1668年郯城大地震,您觉得为MS8.5级有可能吗?

第二周期:

2示出了该地震区第2孕育周期经误差修正后标志性地震事件之间的力学联系。需说明的是,对2013722岷县、漳县交界强震,CEDC测定值为MS6.7ML6.6级,NEIC测定值为MW5.9级。从能量角度考虑,我们认为该震为MS6.2级合理。根据198717甘肃迭部县北MS5.8级地震发生前的CBS值,可较准确地连续预测到1995721永登ML6.0级地震与2013722岷县、漳县交界MS6.2级地震的临界CBS值。根据秦四清等(2014b提出的主震事件判识原则,判断该区当前孕育周期存在第3锁固段,当其被加载至峰值强度点时,应有更大地震发生。

截止到20151121,该地震区CBS监测值约为2.20E+08J1/2,远离临界值3.07E+08J1/2。对该地震区未来震情预测结果如下:震级:MS6.5级;震中位置:北纬35.2°,东经103.3°;震源深度:5~20km;发震时间窗口:长期。预计向临界状态演化过程中,该区还将发生MS6.0级左右的preshock事件。我们将跟踪该地震区地震活动性动态,期望对震中位置和发震时间窗口有更准确的判断。

 

2 海原地震区1973.7.4-2015.11.2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第2孕育周期)

(数据分析时选取ML≥3.0级地震事件;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3000年为实际年份;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一目了然了吧,该MS8.45级主震的余震持续时间约为53年。

学术研究,科学探索!敬请不要复制、转载与外传该文,违者必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50798.html

上一篇:揭秘我国东北地区深源大震孕育过程(2016-6-13更新)
下一篇:解读预期的青海门源6.4级地震
收藏 IP: 159.226.119.*| 热度|

2 蔡庆华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