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国伟人在解放战争时期曾说过一句名言:“五心不定,输个干干净净。”在我看来,这句话对在科技创新之路上奋斗的研究者也同样适用且大有裨益。为此,本文以“五心”为题,简述之以起到鼓舞士气之目的。
关于“五心”的定义有不同版本,本文把之定义为好奇心、自信心、细心、潜心与定心。
1. 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原动力。研究者永葆好奇心,才能以另类思维和逆向思维为向导、以“格物致知以穷其理”之精神、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之钻劲、以“越是艰险越向前”之毅力,找到破解科学难题的正确途径,揭示描述某类事物演化的普适规律,给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库添砖加瓦,为自己的科研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纵观科学史,诸多科学大师凭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创立了已载入史册的伟大原创理论。例如,伽利略看到吊灯摇晃而好奇,发现了单摆等时定律;牛顿受苹果落地现象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魏格纳在病中看世界地图时突发奇想,创立了大陆漂移说。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爱因斯坦也曾说:“我并非天赋异禀,我只是有强烈的好奇心。”
2. 自信心
科研活动中,失败是常态,而成功则较为鲜见。多数人在失败后会垂头丧气、怨天尤人,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做科研的“料”而逃离科研。然而,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研究者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重拾信心,则可能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信心源于解决问题的成功激励,源于日积月累的经验提炼,源于持续不断的自我反思。研究者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导致自信心逐步增强,以至于形成迎难而上的习惯。显然,克服的困难越大,取得的成功越大,研究者的自信心越强。
从事原创科研并取得原创成果,研究者一定是源于独辟蹊径的奇思妙想,一定是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一定是超越自我的结果,这必然能大幅提升其自信心。所以说,强大的学术自信源于原创性成果,而做跟风式科研则难以产生学术自信,这是因为不管自己如何改进完善前人的工作,都是为原创者做更漂亮的嫁衣,自己永远只能充当跑龙套的角色。
3. 细心
细节决定成败,因而细心是研究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细心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实施研究的基石,是反思研究的保障,是取得成功的必需。例如,做实验的研究者,制订实验方案要细心,在实验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在数据处理中要细心分析,还要特别注意一些与预期不同的奇异现象,因为这可能是重要发现的摇篮;做理论研究的研究者,在构建理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假设的合理性,因素的主控性,推导的严密性,验证的无偏性,万万不能马虎。
4. 潜心
因为低垂的果实已几乎被先行者摘光,留给我们的基本都是难以采摘的果实。这意味着攻克任何科技难题,都需要研究者长期潜心钻研才可能实现。确实,从凝练出关键问题、找到突破口、揭示机制和建模,到完善乃至实战,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就要求研究者须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以十年磨剑精神打造自己的智慧之剑、锋利之剑、胜利之剑。
5. 定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若研究者把追求功名利禄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必然追逐易上手的内卷工作,而不愿定心攻坚克难,故不可能做出卓越成果,到头来只能为虚度此生徒留遗憾。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念想,研究者需要志向坚定,心如止水,把科研当成事业,把追求卓越成果作为动力,以“不媚权、不媚上、不媚名、不媚利、不媚俗”之节操,在滚滚红尘中特立独行;以“虽千万人吾往矣、虽千里无人吾也往矣”之勇气,耕耘在“无人区”,攻坚在“最高峰”,取胜于行稳致远。
总之,“五心”不定,万事莫成;“五心”坚定,前景可期。心有所念,行方有向;心行合一,所向披靡。但愿有志研究者坚守“五心”,在科技创新之路上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略)
相关: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原动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50377.html
科学家的学术自信何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37423.html
科研突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59527.html
保持科研定力才能行稳致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4971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