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为判断该震是否为构造地震及其所属地震事件类型,须采用我们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
一、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简介
自2009年以来,基于锁固段主控构造地震演化过程的新认识,我们提出并发展了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解决了锁固段断裂前兆、地震机制、标志性地震演化规律等一系列科学难题。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划分了涵盖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62个地震区,指出地震区内受载锁固段体积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处发生的标志性地震(两点之间的地震定义为预震),其演化遵循如下确定性规律:
Sf(k)=1.48kSc (1)
式中,Sc为第1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处标志性地震的临界CBS值,Sf(k)为第k锁固段峰值强度点处标志性地震的临界CBS值。
由于某一地震区的地震目录通常包含与锁固段渐进破裂无关的地震事件,因此我们设置了最小有效性震级Mv以确定锁固段破裂事件的门槛震级。考虑到可判识的第1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前不小于Mv的地震目录通常不完整,初始CBS误差可能出现,我们导出了如下误差修正公式:
D= [Sf*(1)-1.48 Sc*]/0.48 (2)
式中,∆为误差值,Sc*和Sf*(1)分别为误差校正前第1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处标志性地震的临界CBS监测值。
进行误差校正后,可把第1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处标志性地震的临界CBS值作为已知值,据式(1)可预测后续标志性地震的临界CBS值。
在统一震级标度情况下,除主震外的相邻标志性地震满足如下震级约束关系:
|Mn+1-Mn|≤0.5 (3)
式中,Mn和Mn+1分别为第n(n≥1)次和第n+1次标志性地震的震级;相邻标志性地震之间的预震满足如下震级约束关系:
Mp≤min(Mn+1, Mn)-0.2 (4)
式中,Mp为预震的震级。
二、2019年6月17日宜宾长宁6.0级地震的事件类型
该震发生在哪个地震区呢?该震发生在小江地震区(图1)。然而,今年2月份荣县4.7级、4.3级与4.9级地震均发生在西昌地震区【1】。从我们给出的地震区(图2)定义知,同一个地震区内的断层、地震具有内在关联,而不同地震区的断层、地震没有内在关联。这一认识已被全球62个地震区的震例分析所证实。据此可得出结论:今年2月份荣县地震和6月17日宜宾长宁6.0级地震是各自独立事件。
我们确定的小江地震区Mv= MS6.0,由此可认为宜宾长宁6.0级地震为锁固段破裂事件,属于构造地震范畴。除此,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该震震源深度看,也基本排除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压裂流体注入诱发地震的可能。
图1 小江与西昌地震区地震构造图
图2 地震区与锁固段示意图
(1)岩桥;(2)断层中的坚固体;(3)凹凸体;(4)次级断层所围限的块体
小江地震区在其当前地震周期已发生了4次标志性地震:1500年1月13日宜良MS7.0地震, 1733年8月2日东川MS7.5地震,1833年9月6日嵩明MS8.0地震与1970年1月4日通海MS7.8地震。图3示出了经误差修正后这些地震的力学联系,可看出其演化遵循着式(1)。此外,标志性地震的震级关系满足式(3),预震的震级与相邻标志性地震的震级关系满足式(4)。根据我们提出的主震判识方法,判断1970年通海MS7.8地震是一次标志性地震而非主震,该区未来仍有标志性地震发生;据式(4)判断,在未来标志性地震发生前,该区会发生不超过MS7.6的预震。
图3 误差修正后小江地震区1446.4.7-2015.11.21之间MS≥6.0地震的CBS与时间关系
具体来说,宜宾长宁6.0级地震是一次什么事件(预震、前震、标志性地震、主震、余震)呢?由上述分析知,该震是一次预期中的显著预震。自1970年通海地震后,该区已发生了另3次显著预震:1995年10月23日武定ML6.3地震,2008年8月30日会理MS6.3地震与2014年8月3日鲁甸MS6.6地震。这些地震均为第4锁固段向其峰值强度点演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件。事实上,每个地震区主震发生前,由于孕震断层中锁固段和非锁固段(承载力介于锁固段和软弱介质之间)的存在,在区内常发生不同规模的地震,都是正常的事情,不必为此感到惊讶。
从该区的地震构造、锁固段分布情况与该区以前预震的震级来看,长宁一带预震的震级上限不应超过MS7.0。
参考
【1】自贡荣县地震后需暂停页岩气开采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6442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