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地震目录之科普 精选

已有 9044 次阅读 2019-5-27 10:12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震目录

经常有朋友问咱诸如这样的问题:(1)你们预测地震采用的监测数据是啥?(2)地震目录是啥?(3)哪家提供的地震目录好?

我们预测地震采用的监测数据是地震目录。地震记载已有1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为研究每个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及其演化规律提供了长期的数据。我们的研究表明,根据地震目录得到的累积Benioff应变(CBS)可表征锁固段沿断层面的剪切应变(每个锁固段的CBS与剪切应变成线性比例关系,但比例系数不同),故其反映了深部断层滑移量的重要信息。鉴于地表或近地表监测数据,如地应力和钻孔应变等,难以表征深部断层运动,再加之观测周期较短,用其作为预测地震的基本监测数据可靠性差。可以这样说,地震目录是目前能用于预测大地震(标志性地震)的唯一可靠数据。

扯远了,回到正题。地震目录是指按时间先后顺序,记载地震事件参数(包括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强度、震源深度等)的记录集合。由于1900年以前的地震无仪器记录,一般是根据历史记载的灾害信息估计地震参数,故把这样的目录称之为历史地震目录;自1900年起有仪器记录,可通过台网地震仪记录资料的分析给出地震参数,故把这样的目录称之为现代地震目录。

鉴于历史地震目录参数,特别是震级参数,具有强非确定性,因此学者们常通过详细的资料分析、现场调查和烈度分布计算分析等,进行复核与修订。即使是现代地震目录,也需通过修订减小地震参数的测定误差。目前地震参数的测定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地震速报:使用较少地震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地震参数计算机自动测定与人机交互快速测定,并及时发布地震信息;(2)第二阶段——精细分析:利用所有收集到的地震台站记录进行地震参数的进一步分析,给出最终修订结果。 因此,对同一次地震,速报震级与最终测定震级可能相差较大。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中国地震台网给出的速报震级为MS7.8,后修订为MS8.0,最终修订为MS8.3

不同学者和机构提供了不同时间范围全球的地震目录,根据我们的使用情况,简介下较好的地震目录,以便于大家进行活动构造、地震预测和工程地震研究时参考。

一、《全球地震目录》(宋治平等,2011,地震出版社)

该书提供全球公元前9999年至1963年不小于5级地震目录和1964年至20115月不小于6级地震目录,计有3万多条,包括地震时间、震中(经度、纬度、英文地名、中文地名)、深度、震级、震级标度以及资料来源。我们认为该目录是目前收集地震事件最多且数据较为可靠的最好地震目录。

二、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地震目录

NEIC提供自1900年以来全球的地震记录。其特点是数据更新快,参数较准确。

网址为: https://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

三、国际地震中心(ISC)地震目录

ISC提供自1900年以来全球的较大地震记录,其通常还给出其他机构测定的震级参数,便于用户比选。

网址为:http://www.isc.ac.uk/iscbulletin/search/catalogue/

四、  ISC-GEM地震目录

该目录包括自1900年以来全球的较大地震,其版本不断升级,目前为6.0版。登陆该网站,注册可免费下载地震目录。自2015年以来,美国NEIC目录多次修订的依据主要来自ISC-GEM。其特点是震级均以矩震级标度表示,且给出了误差范围。

网址为:http://www.isc.ac.uk/iscgem/

五、美国哈佛大学(HRV)快速震源机制解

HRV提供自19761月1日以来全球较大地震的GCMT数据库(the Global Centroid Moment Tensor database, formerly known as the Harvard CMT catalog),给出三种不同标度(MW/MS/mb)的震级。

网址为:http://www.globalcmt.org/CMTsearch.html

六、Centennial Earthquake Catalog

该目录包括1900年至2008年全球不小于5.5级地震,震级以多种震级标度表示。同行们普遍认为该目录较为靠谱。

网址为:https://earthquake.usgs.gov/data/centennial/

七、NOAA Earthquake Data and Information

NOAA提供公元前2150至目前全球较大地震的地震目录,有多种震级标度可参考。

网址为https://www.ngdc.noaa.gov/hazard/earthqk.shtml

参考(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81415.html

上一篇:人才帽子冠名又出新系列
下一篇:我评阅博士学位论文的体会
收藏 IP: 59.109.152.*| 热度|

8 郑永军 张国宏 杨正瓴 翟梦阳 康建 吴斌 杨百存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