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junp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junpeng

博文

你衰老了吗?

已有 3022 次阅读 2022-5-4 08:41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你衰老了吗?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这是美国作家Atul Gawande在畅销书籍《最好的告别》(图1)中的发问。《最好的告别》是一本关于衰老与死亡的书籍,并从医生角度对衰老与死亡分别提出高质量养老和临终关怀应对措施。比起死亡,现代人更应该关心的是衰老。

 

image.png

1 书籍《最好的告别》

 

普遍认为,衰老是一种自然过程,并且不可避免。也有遗传学家认为,衰老是一种疾病,通过适当干预,可以延缓衰老。不管是哪种观点,我们人体都必然经历不可避免的衰老,并且最终走向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将衰老定义为:衰老是体内各种分子和细胞损伤随时间逐步积累的过程,该定义强调了损伤积累的过程。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衰老)也有定义: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一个渐进的、不可逆的生物过程,逐渐导致机体结构和组织细胞功能衰退,产生生理、生化、形态变化,适应性和抵抗力减弱,最终导致生物死亡,该定义强调了机体功能衰退导致机体能力减弱的过程。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衰老/1169838)对衰老的定义:指机体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进行性降低、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该定义强调了机体能力降低的过程。

 

以上这些定义都明确了我们机体内正在慢慢损伤,并且这些损伤还能够积累。所谓量变引起质变,这些损伤最终导致机体功能衰退直至死亡。那么,我们机体内到底经历怎样的损伤呢?早在2013Carlos López-Otín教授在分子层面指出衰老过程中所涉及的9个标志型特征(图2),该9个标志性特征描绘了机体所经历的多种损伤。具体而言,衰老的9个标志性特征包括基因组不稳定、端粒磨损、表观遗传改变、蛋白质失衡、营养感知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衰老、干细胞衰竭,细胞间通讯改变。

image.png

2 衰老的9个标志性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衰老9个标志性特征被进一步分为3个大类别:基本标志性特征、对抗性标志性特征和综合性标志性特征(图3)。基本标志性特征的共同特性是有害的,也是导致损伤的基本原因。对抗性标志性特征在低水平损伤时有益,高水平损伤时有害,它是对损伤的响应。综合性标志性特征往往在基本标志性特征、对抗性标志性特征之后发生,此时组织难以对基本标志性特征、对抗性标志性特征所造成的损伤进行补偿,所以直接影响组织平衡与功能。

image.png

3 衰老9个标志性特征分为3个类别

 

后话

衰老和死亡是一个非常沉重并且不喜欢被谈论的话题,如何延缓衰老以推迟死亡也是现代人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一直在衰老,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放慢衰老的路上。

 

参考文献

[1] López-Otín C, Blasco MA, Partridge L, Serrano M, Kroemer G. The hallmarks of aging. Cell. 2013;153(6):1194-1217. doi:10.1016/j.cell.2013.05.039

 

以往推荐如下:

1. 因果推理综述推荐一篇

2. 生物学家的机器学习指南

3. 基础模型的机遇与风险

4. 一份单细胞数据分析教程

5. R/Shiny交互式生物Web应用程序

6. VOSviewer:文献图谱可视化

7. 卡片式笔记工具:Roam Research

8. 国外知乎:Quora

9. 生信问答平台:Biostars

10. IT问答平台:Stack Overflow

11. 预印本知多少?

12. 借助Bioconductor策划单细胞分析

13. 要选哪个蛋白质互作数据库作为先验信息?

14. mRNA表达无法取代蛋白质表达

15. scIB:单细胞数据融合基准框架

16. 临床医疗维修店铺

17. NAguideR:填充蛋白质组学数据缺失值

18. 怎样做好一项研究?

19. 怎样做开题报告?

20. 深度学习助力单细胞数据分析

21. Any RNA

22. 走进数据科学

23. 直抵自闭症核心

24. 癌症内RNA

25. 一对搭档:计算与生物

26. TF靶标

27. 生物组织内细胞通讯

28. 记一次主题编辑经历

29. 6个,10个,14......

30. 你健康吗?

image.png

image.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1917-1336906.html

上一篇:你健康吗?
下一篇:scIMC:填充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缺失值
收藏 IP: 39.128.55.*| 热度|

1 李宏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