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癌症:中国需要一场认识革命(一)

已有 3074 次阅读 2014-8-5 15:2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国, style, 联想, 当事人, 恐惧感

长期以来,在人们认识中,“癌症”二字已与死亡画上了等号,甚至比死亡更可怕。因为在确诊癌症后,每一寸光阴都像是生命的倒计时,这段时光充斥着恐惧绝望,再加上手术放化疗的肉体痛苦,各种治疗的高昂费用,结果多半是人财两空……这些,错综地叠加在一起,让当事人备受煎熬。

由于疗法和效果的有限,加上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不足,使得这种病患,更多地演变成了精神折磨:恐惧、孤独、绝望。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对疾病“讳莫如深”的社会心理,更加剧了这种身体病患的精神性伤害。一想到癌症,几乎所有人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幅凄凉图景。以至于很多患者不是因病而死,而是被这巨大的恐惧感压垮的。恐癌心理,已成为社会公共心理中严重的一种。

其实,这些对癌症的根深蒂固的认识并不正确!中国人对癌症的恐惧和误解太深、太久,是到了彻底消除人们误会的时候了。因此,笔者的《癌症只是慢性病》问世,被许多媒体称为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癌症的认识革命。有媒体归纳:在以下4个方面对癌症的颠覆性新认识,可为您一扫阴霾!

1、癌症将会是一种常态    

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癌症已经是一种普遍发生的疾病,它本身就是伴随着衰老而出现的常见病,甚至可以说——癌症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怎么这么倒霉?命运对我怎么这样的不公平!”一旦身患癌症,人们首先会觉得自己是个特别不幸的人,生活中千千万万的人都与癌症无缘,为什么偏偏自己受到癌魔的“垂青”?

其实,肿瘤的发生,远比人们想象的普遍、常见。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就有医学专家报告说:在80岁上下老年人的尸解中,有1/4左右的人身体内患有肿瘤,但这些老人生前都无与癌症有关的任何症状。他们的死亡,也是因于其它疾病或原因。换句话说,在老年人体内,出现肿瘤是十分自然的事。

最近,又有在欧洲从事免疫学研究的海归学者黄又彭教授,自诉曾每年解剖近200例尸体,其中80岁左右老人无一例外地身体内都患有隐匿性的、无任何症状的肿瘤。他还预计,如果人的平均寿命达到100120岁,每个人体内的肿瘤将达到34个!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预测:假定美国公民期望寿命达到90岁,那么,将有47%的男性和32%的女性罹患并死于癌症。

前不久,英国医学家分析后认定:2020年还活着的伦敦人,这辈子47%会与癌症打交道。换句话说,近一半的人,会被癌盯上。类似的预测很多。这些,再清晰不过地表明,癌症其实是一种常见病,它伴随着衰老过程而极易出现。

本质上说,多数上了年龄的老人之所以发生肿瘤,其实是一种伴随着机体衰老过程而难以避免的生理偏差,就像老人会骨质疏松、脑组织会变性(早老性痴呆)一样。越到老年,细胞复制的次数越多,出偏差的概率就越高;体内堆积的变异细胞及其子代就越多;再加上老年人自身免疫监视、识别、清理等功能,随着衰老也日渐弱化及退化,故变异的癌细胞难以及时被识别和有效清除,综合地促成了这一后果。

因此,甚至可以认为癌症也是自然界调控人类生命,使之趋于平衡,不至于严重失衡的一种重要机制。癌症和其它疾病一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其实这和美国人对待疾病的态度很相似,很多美国人认为,得病,不管是平常的感冒,还是癌症,都是人生命中的一部分,都要以正常的心态对待。

2、癌症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多数情况下只是慢性病   

现代研究证实: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经历多个阶段。从正常细胞到演进成变异细胞,少数变异细胞不断复制,最终形成聚集有10810个癌细胞的肿瘤,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只有当危险因素不断叠加打击,机体防御体系损害严重,修复能力降低时,癌症才会发生。

因此,尽管多数癌症患者的病情会呈进行性发展,但也跟大多数慢性病一样,它有一个较长的蛰伏期,或隐匿的慢性进展期。通常,此时它还走走停停,甚至会倒回去(自我停顿或自愈)。即使已经出现症状(或被发现了),有时它发展到死亡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只要合理应对(治疗或康复治疗),一般也可有所控制,甚至逆转,至少不会迅速走向死亡。以局灶性前列腺癌为例,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彼得·阿尔伯森的几十年追踪研究提示:即使不对其进行创伤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也能存活20年以上。

而且,人们所熟知的“癌症”这一名词,并非代表单一的一种疾病,它实际上是200多种疾病的统称。并不是所有癌症都会危及生命,它们当中有些相对严重些,但有些(或者说大多数)并不立即构成对生命的威胁。

癌症是慢性病的看法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权威机构纷纷改弦易辙,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预防、治疗、控制、甚至可能治愈的慢性病。中国医学科学院资深肿瘤内科权威,中国化疗的鼻祖孙燕院士曾明确指出,“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也许就像糖尿病一样,仅仅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慢性病而已。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再加上越‘瞄’越准的新药,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这对“癌症是不治之症”、“癌症等于死亡”等陈腐认识,是一种彻底的颠覆。在中国,很大一部分患者是由于错误观点的误导而精神崩溃,或由此而追求过度治疗而殒命。今天,应该理直气壮地接受、传播这一正确观念,甩掉恐癌的心理包袱!

观察提示:年龄越大,肿瘤的自然发展就越慢,威胁和危害就越小,因此,对老年肿瘤患者来说,它不但只是一种慢性病,而且,越老患癌,风险越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817280.html

上一篇:何裕民:三分之一癌症长在心上
下一篇:要战胜癌症不能硬碰硬,得有智慧
收藏 IP: 116.226.25.*| 热度|

5 蔡小宁 李宇斌 李土荣 ljxm eastHL200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