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医生“不会说话”加剧医患矛盾

已有 2760 次阅读 2013-7-15 14:44 |个人分类:医学与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沟通, 矛盾, 过度治疗, 人文素养, 医学人性化

医生“不会说话”加剧医患矛盾

12位著名专家联合倡议:医生先交心后给药 尽可能提供低成本服务

 

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等联合举办,国内首届医学人文如何走进临床学术研讨会昨天在哈尔滨召开。会上,吴孟超、汤钊猷等8位院士,何裕民等4位著名医学专家联合签署《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为近几年关注度持续上升的各类医患纠纷事件把脉。院士们倡议,将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关爱病人、呵护病人,尽可能提供低成本服务。在诊疗上尽量避免创伤性治疗,注意扶植病人自我康复,尤其要防止过度治疗。
 
医生应提升人文素养
 
此次倡议由国内医学界德高望重的临床专家向各级医疗单位和全体医务工作者发出,包括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钟南山院士、樊代明院士、吴咸中院士、郎景和院士、赵玉沛院士、卢光琇教授、胡大一教授、凌锋教授、何裕民教授。会上,12位专家针对医学人性化展开热烈讨论,提出独特见解。
 
倡议共十点,着重医学临床、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倡议首先要求以“人”为本,将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关爱病人、呵护病人,对病人投入足够关心,尽可能提供低成本服务。在诊疗上则尽量避免创伤性治疗,注意扶植病人自我康复,尤其要防止过度治疗。专家们认为,医生自己也应有意识地提升人文素养。
 
倡议还特别提到将医学人性化融入日常教学,在教材中特别加入医学伦理的课题,给予学生深刻思考。媒体开辟人文关怀专栏,学术会议中设置人文论坛,以深化各级医生对医疗人文的关注。学校里,通过举办人文专题讲座、临床病例解析及教学指导提纲等方式,丰富医学人性化教学。
 
九成以上纠纷因沟通不当
 
近几年,由于人文精神的消退,医学领域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其中以病人与医生的纠纷为最。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90%以上的医患纠纷实际上是由沟通不当导致的,当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医生们“不会说话”加剧了医患矛盾。
 
著名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曾在门诊时遇到过这样一对中年夫妻,丈夫是位晚期肝癌患者。初诊时,丈夫神情沮丧,一言不发,妻子啼哭不止,哽咽着说,他们刚挂了个名专家号,专家说:“最多两个月,任何治疗都没有意义,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吧。”说完,便拂手示意他们离开。然而,何教授通过中医药的零毒调治,不断与病人谈心交流,给予他生活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最终这位患者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了整整两年。
 
何裕民教授指出,其实,当初那位断言“最多两个月”的专家并没说错,因为从统计概率来说,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90%是在三个月以内。但两个月与两年,却体现只讲求科学性与兼顾人性的医学,它们本质上的差异所在。到底是默认事实、消极应对还是有所作为,也折射出医务工作者对人性的根本态度。
 
生存期预测不人道不科学
 
当人们有执着与过度的心理期盼时,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都会影响到最后结果,这是心理学上经典的“皮克马利翁效应”。何裕民教授说,所谓依据以往经验所做的 “科学预测”,既不科学又不人道,且完全没有必要。很多情况下,在医患和家属共同努力下,奇迹是可以创造的。
 
何教授表示,医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工程师可以不带任何感情地说:这架机器不行了,报废吧!病人却永远无法接受医生这么说。 “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要看到在疾病状态下病人躯体和心理对情感的需求。心病不去,大病不愈。要去其心病需要氛围,需要适宜的语言、榜样,更需要医生‘掏心’、‘交心’。 ”何教授说,医生需要在认真倾听对方诉说,给予患者精神感情支持,以合适语言告诉病人良好的康复前景的同时,尽可能让患者感受到医生十分重视他的病情和心身痛苦。“面对病人能否为他作出最优化的治疗决策,首先取决于医生的文化底蕴、道德良知,其次才是专业技术水平。”
 
跳出利益帮病人分析病情
 
患者有没有选择治疗方法的权利?当医生的诊疗意见与病人的自我选择之间有矛盾时,又应作怎样的协调平衡,如何取舍?何裕民教授建议,当患者选择面对分歧或举棋不定时,医师应跳出利益,尽可能帮助病人分析病情及各种疗法的利弊,以探讨性、分析性的口吻对这些疗法进行排序,便于病人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据了解,许多医生因认识与观念问题,习惯对肿瘤患者施行反复化放疗等。何教授表示:“这是观念认识与经验的差异,也许我们之间更需要加强相互沟通,互补长短,在这两种做法之间寻求其中最佳的结合度,以利于患者利益最大化。 ”
 
他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行医中必须恪守的底线。何教授说:“医生不妨把年长的病人看做自己的长辈,年龄相仿的看做平辈,年幼的则看做晚辈,设身处地地从病人角度考量会如何处置?”他指出,作为医生,至少应追求施行相应的医疗措施后自己内心的坦荡、平静,而永远不会因为非技术能力即非医疗因素造成对方不必要的伤损而感到内疚万分。
 
【相关链接】
 
临床医学人性化十倡议
 
医学的崇高使命是治病救人,增进人民健康,是一门充满人性的科学。由于种种原因,医学人文精神在近些年来有所消退。为使医学回归人文,进一步促进医学人性化,我们发起如下倡议:
 
一、始终将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医生和医院的利益诉求不应损害病人利益。
 
二、大力提倡全人医疗和整体医疗,关心病,更关心病人,认真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时时处处关爱生命,呵护生命。
 
三、不断完善诊疗技术,尽力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注意扶植机体自组、自稳、自增的自然力。
 
四、为病人提供适宜和最佳的诊疗服务,谨慎使用高新技术,力避过度诊疗。
 
五、在不影响病人健康的前提下尽力为病人提供低成本的服务。
 
六、重视对病人的照料,尽力为病人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减轻病人疼痛和痛苦。
 
七、认真做好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切实履行知情同意原则,尊重病人自主权,倾听病人诉求。
 
八、履行各种医学道德伦理规范,遵守医学法规和相关卫生政策。
 
九、学习和掌握医学人文知识和技能,注意提高个人人文素质修养。
 
十、营造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结合的平台。
 
本文来源:2013年7月15日《新闻晚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708331.html

上一篇:完美主义,乳腺癌易患性格(一)完美主义,乳腺癌易患性格(一)
下一篇:专家共谋医学人文走进临床
收藏 IP: 180.173.10.*| 热度|

9 杨正瓴 徐晓 冯珞 李土荣 袁贤讯 魏武 汪育才 者仁王 qqlist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