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之名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ysky97 网络上虚假的东西很多,而此地尽可信其真实……

博文

人民日报、新京报等报道“中科院年度最浪漫、最具人文情怀试卷”

已有 4715 次阅读 2015-5-17 10:07 |个人分类:人文|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浪漫, 燕园夜雨十年灯

人民日报、新京报、腾讯网、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百度等众多媒体以敏锐的嗅觉和突出的娱乐精神,在今天集中报道或者转载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蛋白质工程原理》“中科院年度最浪漫、最具人文情怀”、“最诗意”、“最文艺”、“最具情怀”的试卷,并引发一定程度上的争议,有人说这是出题者附庸风雅、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牵强附会,“奇葩”有人说这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有人大加赞赏,称“将文学情怀掩映于理科思维之内,这点点滴滴的字句信手拈来也好,苦心孤诣也罢,都难掩一个理科知识分子的浪漫情愫和对教育的一片赤诚!”“诗情画意”、“新奇、有才,真任性”……本着娱乐至上的精神,撰写本系列博文:

众多媒体的报道或者转载,如下图,至于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各种博客、微博空间中转发的则难以计数:

在本系列博文中除了网上流传的版本,另外附加了在其《基因工程原理》任助教期间看到的吴亮其老师经典的自我介绍以及学院主页上的简单介绍(其实没提吴老师是陈章良的弟子,也没有提到其作为北大生物系的博士生却能在才子如云的北大能独树一帜),以及其《燕园夜雨十年灯》等文……

 

 相关博文链接:

中科院年度最浪漫、最具人文情怀的期末考试卷背景资料

人民日报、新京报等报道中科院年度最浪漫、最具人文情怀试卷

[转载]中科院年度最浪漫、最具人文情怀的期末考试卷出炉

 

下面是人民日报客户端及新京报的报道: 

一、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网络报道:
中科院“最具情怀”考卷出炉
发布时间:2015-05-16 12:03:17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青莲居士于花前月下对影成三人时用到了哪一类生物工程产品?”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这几句诗可联想到蛋白质的什么状态?原诗作者的名字来源于什么诗句?

你没看错,这些这些题目今日出现在2015年5月份中国科学院大学《蛋白质工程原理》这门课的期末考试卷中。这份充满情怀与诗意的试卷引得学生膜拜不已。

网上正流传着这样一份充满人文情怀的试卷

学生点赞:这是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场考试

同学“天佑俊平”说“这是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场考试。”他还随手附上了自己的答案,不知这样的答案是否能获得老师的认同?

还有学生(@刘琪帅_Louis)在微博上感慨道:“没有点文学修养,吴亮其老师出的试卷也无从下爪啊!”

授课老师:他是一名标准的文艺理科男

吴亮其老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是一名标准的文艺理科男。吴老师现任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副教授,主要讲授基因工程原理、 基因工程讨论课、蛋白质工程原理等课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上吴亮其老师的简介

在卷尾,吴老师还留下一首深情款款诗,似乎在诉说着与学生分离的不舍。“你要想起我就想起我/像想起春天的一个梦/你要忘记我就忘记我/像忘记天边的一颗星”。并留下了有自己的名字和日期。这份期末考试卷不像是一份试卷,而更像是一封诗意的情书。

考蛋白质工作原理还是考文学?

通过网络上披露的《蛋白质工程原理》试卷来看,在每一道题目之前,吴老师都冠上了一串诗句或古文。例如“紫艳半开篱菊静,绿纱虚窗春雾薄。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正确的说法是?”“翠袖珍奇生五色,隔窗峨眉秋水活。参与蛋白这生物合成物质有?”这些诗句与问题之间是否有必然关联?

试卷内容节选

除了与课程相关的考题之外,在这份试卷上还有一大部分的内容几乎跟课程毫无关系,下面这段古文填空,你还能回答得上吗?

(编辑:吴玥)

 

二、中国网教育频道转载新京报的报道:

中科院大学生物考卷大玩文艺风 被称最浪漫考试卷

发布时间: 2015-05-17 09:13:12 | 来源: 新京报 | 作者: 许路阳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蛋白质工程原理》试卷节选

孤山叶落春梦在,杏花疏影笛横吹。下列哪种氨基酸易在肽链中形成拐角:( )

A、缬氨酸 B、酪氨酸 C、脯氨酸 D、苏氨酸 E、色氨酸

我自开来我自落,有人没人香四方。唯有万物的泪水,以及终将一死的生命,切割着我们的心……各位有心的亲能联想到课程中的什么现象或知识点?

青莲居士于花前月下对影成三人时用到了哪一类生物工程产品?“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为何独酌却有“三人”?试写出原诗中的一两句或别的相关诗句。

新京报讯 (记者许路阳)生物试题和诗词结合在一起,是种什么体验?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2015春季学期的《蛋白质工程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就“玩”了一把“文艺风”,并在网上走红,甚至有考生感叹,这是国科大年度最浪漫期末考试卷。

生物题考五柳先生姓名

《蛋白质工程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上课的是相关专业的研一学生,5月14日进行了2个小时的期末考试。

“长这么大见过的最有诗意的试题。”考完试后,周同学如此评价这份试卷。李同学甚至慨叹,再三确认自己考的是《蛋白质工程原理》,而不是文学。

他们在做多选题和单选题时,发现题干的前半部分不是蛋白质知识,而是诸如“千丝碧藕玲珑腕,一卷芭蕉辗转心”这样的诗句。

在简答题中,还有题目问到:“青莲居士于花前月下对影成三人时用到了哪一类生物工程产品”?简答题后,还有5道题,专门考这帮理工科研究生的文学常识,让他们说出“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五柳先生名叫什么、字什么。

出题人是“文艺理科男”

“没有点文学修养,吴亮其老师出的试卷也无从下爪啊!”5月14日晚,刘同学专门把一张考卷拍下来,发到网上。

有网友顺藤摸瓜,“扒出”吴亮其在《北大情爱三部曲》一书中将其在北大情感往事写成文章的往事,认为他是一名“标准的文艺理科男”。

据国科大公开信息,吴亮其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负责教授《蛋白质工程原理》在内的5门课。

“目前没有说不要这样出题的,都是比较过奖的话。”昨日,吴亮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有人还为此加他微信,邀请他去讲解科学和国学。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题干中的干扰信息太多,增加了阅读负担,显得多此一举,质疑吴亮其在“显能耐”。

■ 追访

是否增加学生阅读负担?

吴亮其认为,考生可以直接跳过答题,或抓住关键点。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欣赏这些诗词。他希望考题中的诗词、文句能给同学们美的享受。

选择题中的诗词,大部分都是他自己根据题目需要修改的,他举例称,有道选择题考的是“alpha-螺旋”,而题干中的诗句“千丝碧藕玲珑腕,一卷芭蕉辗转心”说的正是一种旋转状态,与题目有一定相关性。

除了小题的诗句可揭示题目含义外,每个大题的题干内容,也都有相关暗示。吴亮其称,例如,第一大题题干中的“还有着多重的诱惑”,意思就是多选题,而第二大题题干开头的“你从歧路中走来,当面前终于只有华山一条道”,说明都是单选题。

试题对理工生是否太难?

这份考卷也让多名研究生担心自己答得不好,有学生称“费脑费心都不会,老师求放过”。

吴亮其说,在监考时他也发现很多同学接到卷子都露出惊讶的神情。不过他也“安抚”同学们:第一大题到第四大题,共100分,第四大题虽然有10道小题,但只要回答其中任意6道即可,而要求学生古诗词知识的第五大题,只是10分的附加题,“如果学生文学修养比较高的话,可以在这块得到补偿。”

最后的第六大题只有题干,没有问题。吴亮其说,这块他希望学生自由发挥,随便写点什么都行,“我之前在课堂上也说过,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有展示的机会,用自己的话语可以展示一下自己。”

■ 对话

不是所有题都要“标准答案”

新京报:这是你第一次这样命题吗?

吴亮其:这么彻底的还是第一次,因为跟学生相处得挺好。我在课堂上也经常和他们说,咱们是学科学的,而科学是西方的,但中华古典文辞是很美的,而这种美是需要一定修养才能体会,我也有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新京报:出题花了多长时间?

吴亮其:一个下午,再沉淀一个晚上,第二天改改就去印了。

新京报:考之前有没有跟学生打过招呼?

吴亮其:没有。我也想给他们惊喜。我在课上也常跟他们讲,要善于联想,拓宽你的知识面。我会有时利用一些案例让他们多想,伸展思维的触角。

新京报:也就是说,这样的命题不是平白无故的?

吴亮其:对,他们应该也会适应我的风格。监考时,我也说,有些题可能需要标准答案,但更多的是没有标准答案。国内学生从小都是应试教育,往往培养出同质化的学生,我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更多异质化的个性发展。

新京报:有些题目涉及很多语文知识,是不是对理科生而言太难了?

吴亮其:应该不难,再说本质也不是考这些,无非就是引导大家加强这方面学习。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学语文,不应该语文基础那么差,如果你那么差或者大家都这么差,就说明中国古典文化传承出问题了,需要更加引起重视。

新京报:从回答情况来看,他们的人文素养怎么样?

吴亮其:卷子还没开始批改,到时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然后跟同学们分享。

新京报:还计划这样出题吗?

吴亮其:这个没有定论,如果事先给自己规定套路的话,就限制了自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8569-890778.html

上一篇:高手的模仿大概是这样的……
下一篇:不幸的姜东身与幸运的纳什
收藏 IP: 60.10.97.*| 热度|

3 李本先 黎在珣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