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竹是禾本科刚竹属的乔木状竹类。因其茎和分枝上均有许多紫褐色的斑块和斑点而得名。
相传古舜时,湖南九嶷山(也就是苍梧山,湘江的发源地)有九条恶龙祸害湘江一带。舜一心为民除害,遂远离家门。数年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尧的两个女儿)至湘江千里寻夫。她们至九嶷山,在三峰石发现耸立着三块大石头,翠竹围绕,有一座珍珠贝垒成的高大坟墓。原来,舜帝逝后湘江的百姓为感激舜帝厚恩特地为他修了这座坟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鹤也为之感动,朝夕到南海衔来一颗颗灿烂夺目的珍珠撒在舜帝坟墓上,便成了这座珍珠坟墓。三块巨石是舜帝除灭恶龙用的三齿耙插在地上变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实情后,难过极了,二人抱头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泪流干了,最后也死在舜帝旁边。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了点点泪斑,这便就是“斑竹”。因斑竹之斑点传闻是娥皇和女英在湘江所哭泣的眼泪所致,故斑竹又名为泪竹、湘妃竹。
其实斑竹的斑点和斑块是生物学特性所致,而非什么湘妃的泪水所染而致。
幼竿无毛,无白粉或被不易察觉的白粉,偶可在节下方具稍明显的白粉环;节间长达40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稍高于箨环。竹环均隆起。箨鞘革质,背面黄褐色,竿有紫褐色或淡褐色斑点。疏生脱落性淡褐色直立刺毛;箨耳小形或大形而呈镰状,有时无箨耳,紫褐色,繸毛通常生长良好,亦偶可无缝毛;箨舌拱形,淡褐色或带绿色,边缘生较长或较短的纤毛;箨片带状,中间绿色,两侧紫色,边缘黄色,平直或偶可在顶端微皱曲,外翻。末级小枝具2-4叶;叶耳半圆形,缝毛发达,常呈放射状;叶舌明显伸出,拱形或有时截形;叶片长5.5-15厘米,宽1.5-2.5厘米。
花枝呈穗状,长5-8厘米,偶可长达10厘米,基部有3-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6-8片,叶耳小形或近于无,繸毛通常存在,短,缩小叶圆卵形至线状披针形,基部收缩呈圆形,上端渐尖呈芒状,每片佛焰苞腋内具1枚或有时2枚、稀可3枚的假小穗,惟基部1-3片的苞腋内无假小穗而苞早落。小穗披针形,长2.5-3厘米,含1或2-3朵小花;小穗轴呈针状延伸于最上孕性小花的内稃后方,其顶端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小花,节间除针状延伸的部分外,均具细柔毛;颖1片或无颖;外稃长2-2.5厘米,被稀疏微毛,先端渐尖呈芒状;内稃稍短于其外稃,除2脊外,背部无毛或常于先端有微毛;鳞被菱状长椭圆形,长3.5-4毫米,花药长11-14毫米;花柱较长,柱头3,羽毛状。竹鞘呈黄褐色,侧边有耳和毛;竹叶呈三角形至带形。笋期5月-7月。
注:本文文字介绍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或)出版商,仅用于学术传播等非商业行为。特在此致谢!
图By王从彦@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江苏大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