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鱼和跳鱼的故事:
一般的鱼类都能跳跃出水面,如“鲤鱼跳龙门”。真正称得上“跳高”冠军的要算鯕鳅鱼,它能跳离水面6 m。它们跳高的本领是长期在捕食飞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因为它最爱吃飞鱼。飞鱼胸前有两个能展开的鳍,好像鸟的翅膀。当它遇到鯕鳅鱼追赶时,便以极快速度冲出水面,长而有力的尾柄和尾鳍下叶猛击水面使鱼身腾空而起,并立即展开宽大的胸鳍在海面滑翔,一般每秒能滑翔18 m,高度达8–10 m,最远可滑300 m或更远。所以鯕鳅鱼要捕捉飞鱼也不易,于是在生存竞争中发展跳高的特长—你能飞,我能跳,有时候跳得竟比飞鱼飞的还高。因此,常常看到有趣的场面,当飞鱼悠闲地在海面上滑翔时,忽然鯕鳅鱼一跃而上,在空中将飞鱼咬住,成了一顿美餐。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物降一物!
寄居蟹换壳的故事:
距加勒比伯利兹海岸几千米以外有一座棕榈环绕的珊瑚岛,岛的大小不超过一个足球场。卡里尔博礁是成百上千的陆生寄居蟹的家园。寄居蟹的体形不等,有的小如指甲,有的大如板球。傍晚时分,成群的寄居蟹从稀疏植被的阴影中出现,开始海岸巡逻寻找美味小食。偶尔它们也会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即刚被遗弃的海螺壳。寄居蟹用壳作为移动家园,用强壮的后肢将其固定在身后。壳被用来保护螃蟹身体柔软的部位,在面临捕食者如海鸟威胁时,它们可以躲进铠甲般的壳中。
寄居蟹最钟爱的壳是西印度群岛的海螺壳,虽然它们也会接受蛤蚌壳、扇贝壳甚至是浮木、玻璃或塑料瓶。当它们长得太大或壳被损坏时就需要搬家。但在卡里尔博礁,它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房产”严重短缺,所以一个被冲上岸的贝壳会被视为稀世珍品。第一个偶遇珍品的螃蟹会迅速检查未来的新家,然后溜出旧壳搬入新家看看其是否合适。如果合适,螃蟹便正式搬入,然后继续前行。
若新家太大则会有一连串的奇妙事件发生,螃蟹会守在珍贵的新壳旁,有时会等上数小时,直到有另一只寄居蟹前来发现并占有新壳。这个“等待游戏”风险很高,因为长时间逗留在海滩会让螃蟹暴露在捕食者面前。若壳体有损坏,它们还要面临脱水的危险。但在这些“蟹潮汹涌”的海滩上,不用花太长时间就能等来另一只蟹。新的造访者会评估壳体大小是否合适,若不合适,这只蟹也会守在壳旁。几小时内,会有几十只甚至更多只因“房型不合”的螃蟹在空壳旁逗留。
但它们不会只在周围闲站着,它们会相互拥挤着,按体形大小降序排成一列。有时螃蟹们会排成几列,沿空壳呈放射状排列,形成海星效应。当聚积足够的“蟹力”之后,各队的螃蟹们开始激烈竞争,争夺对空壳的掌控权随着队列成员的增加,战况升级,小个儿的螃蟹会在队列的尾端反复移动,试图预测最终胜利的队伍就像在超市的购物者在收银台的队伍中来回变动,寻找等待时间最少的队列一样。最终,总会有一只螃蟹的身形能完美地匹配空壳。一旦它抛弃旧壳占有新家,队列中的第二只螃蟹便会舍弃自己的旧壳搬入被前面同伴遗弃的较大的新壳。换壳活动沿队列依次进行,每只螃蟹都从旧壳中搬出来乔迁新居。当换壳盛典结束时,即使是在获胜队列中排在末尾的小螃蟹也能搬进较为宽敞的新居,将自己狭小的陋居遗弃在沙滩上。
这一系列的行动被称为“连续性空屋链”。经过数小时的等待,换壳行动常在一分钟内甚至几秒内就轰轰烈烈结束了。寄居蟹很可能已进化到通过运用复杂的社会行为来更有效地运行空屋链,特别是征召别的螃蟹继承旧居。它们也许释放了化学信号,或发出呼叫,亦或通过某种方式展示自己以吸引附近的螃蟹来创建链条。“连续性空屋链”本是社会科学家创造的术语,用来形容人们交易如公寓等资源的方式。如今有很多动物均被认为会使用空屋链,包括小丑鱼、龙虾、章鱼和一些鸟类。它们会利用空屋链在瞬间完成交换活动。至于那些选错队伍的寄居蟹们,只有等到下一个闪亮新贝壳被冲上岸才能重新开始新一轮复杂的争夺新家之战。
海龟和鳄鱼流眼泪的故事:
人们发现一个现象:海中生活的海龟到沙滩上产卵时,为什么会经常流泪?是海龟也有七情六欲,感到伤心了吗?原来海龟生活在海水中,靠吃海中的藻类和鱼类维持生命。各种海洋动物每天都从海水中摄取到很多盐分,若它们不及时地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就会导致生理紊乱甚至是死亡。海龟为了适应海洋生活,也其备这样的生理特征:在海龟的眼睛后而有个专门排泄盐分的器官,海龟总是通过它将体内多余的盐分排泄到体外,这时,就产生了海龟流泪的现象。
提起鳄鱼,人们往往会想到它那骇人的血盆大口,如锯齿般排列的钢牙,从而认为它是很凶猛的动物。鳄在吃东西的时候,往往边吃边流眼泪,因此,就有了一句谚语:“鳄鱼的眼泪”,意即强者对被他伤害的弱者所表示的假惺惺的、廉价的怜悯,更反衬出强者的虚伪和凶残。但其实,这只是鳄,也包括其他一些爬行动物的生理特点。这类动物的肾脏不发达,流眼泪只不过是要排出身体内多余的盐份。
植物花蜜的奴隶-盘尾蜂鸟:
成年雄性盘尾蜂鸟体重仅35克,10厘米身长有一半被两条尾翼所占。每天早上,盘尾蜂鸟因饥饿而醒来,它们起身在自己所居住的安第斯山脉热带云雾林里寻找食物。它可以以惊人的速度和灵活性往前或往后飞行。相对于它的体形,它是地球上推动速度最快的生物,翅膀1秒可振动80次,但这会消耗大量体力。除昆虫外,蜂鸟拥有动物界中最快速的新陈代谢,需要大量优质飞行“燃料”-多糖分的花蜜,但这不是免费得来的。植物需蜂鸟传播花粉,每朵花所提供的花蜜刚好足够提供它每次从一朵花飞至下一朵花的能量。盘尾蜂鸟一天可能要经过1000朵花,消耗足够的花蜜维持生存,如果未进食,在24小时内它就会挨饿而死。基本上,它就是花儿的奴隶,依靠紧张的能量预算生存,只留非常少的预算允许出差错或休息。
夜来香晚上开花的故事:
夜来香一般在傍晚开花,越到深夜,散发的香味越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夜来香的老家在亚洲热带地区,那里白天气温高,飞虫很少出来活动,到了傍晚和夜间气温降低,许多飞虫出来觅食,这时夜来香便散发出浓烈的香味,能够引来那些夜间出来活动的飞蛾帮它传授花粉。由于夜来香的生长特性和生长环境因素,使得夜来香形成了总是在晚上发出香味的习性。
红吉莉草花色变换的故事:
红吉莉草生长在美国福恩山区,每年7月中旬至9月上旬开花。有趣的是小巧玲珑的蜂鸟和一种名叫隼蛾的昆虫双双担任它的传粉媒介。每年7月中旬,红吉莉草的花期开始时,恰逢成群结队的蜂鸟来到福恩山区觅食。此时,多数位于较高海拔的红吉莉草开出艳丽醒目的红花以吸引蜂鸟的注意。而蜂鸟在红吉莉草的花内吮吸甜美花蜜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传粉。到8月下旬,气候趋凉,性喜温暖的蜂鸟飞往较低海拔的山腰上为红吉莉花传粉。此后,生活在高处的红吉莉一反常态,不再开艳丽鲜红的花,转而开淡粉红的花。时间越往后推移它们的花色越淡,至8月底时花冠的颜色已近白色。原来,这是为吸引第二位传粉者—隼蛾。由于隼蛾在夜间活动,淡白色的花朵在夜间更能引起隼蛾注意,从而使传粉更易进行。
王莲囚禁昆虫传粉的故事:
王莲傍晚开花,放出浓香,晚上关闭一整日,变成粉红色;第二个黄昏开放然后再次关闭。第一次开放并且放出浓香是为吸引甲虫进去,然后给甲虫关一整天的禁闭,第二天黄昏再给它放风;当甲虫迫不及待地忙着到其它开放的花朵觅食时候,其实它已完成了传粉。第一次关闭后变成粉红色是为了不再吸引昆虫前来,而第二次关闭则是为了不自花传粉。
灯台花风一吹就跑的故事:
在南非有一种花,名叫“灯台花” ,也叫“灯台百合”。这种植物和著名的观赏植物彼岸花一样都是先花后叶,花朵聚集在枝头,一个一个的花朵像伞球形状,并且长叶子的时候不开花开花的时候不长叶子。这种植物在雨后才开始开放,在享受几天虫儿的狂热授粉后,便在灼热的天气里很快枯萎。强风吹过,将灯台百合的根茎吹起,然后它就像皮球一样滚动,同时把种子逐渐播撒。散落在地面上的灯台花种子为了不被太阳灼伤便很快萌芽。
岩蔷薇与敌人(邻居)同归于尽的故事:
地中海沿岸一带长有一种叫岩蔷薇(也叫岩玫瑰)的植物,这是一种草,极度适应冬季湿冷、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所到之处侵占大片农田和草地。岩蔷薇的汁液中含有一定毒素,稍微触碰之后就会导致皮肤红肿,草食性动物均像躲瘟疫一样避而远之。因此,在人们眼中,岩蔷薇就是一种有百害而一无是处的害草。
岩蔷薇是一种有智慧的植物,它选择了植物界独一无二的秘密策略以使得后代拥有绝佳的竞争优势。一般情况下,在气温高于32度时岩蔷薇会发生自燃,将自己烧成灰烬,“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同时也将其周围的植物也烧成灰烬。但是自己的种子有隔热层,不会被大火烧掉,并且受大火的刺激,在火焰熄灭时开始发芽以抢在其余植物之前。同时燃烧的灰烬给种子萌发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注:囿于个人水平之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此外,本博文图片和部分文字介绍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术传播等非商业行为)。特在此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2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