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河道修复和土地修复?上海蛎壳,上我体系!——也致王善勇先生

已有 5200 次阅读 2015-11-19 20:1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我一直在叫的河道生态基修复原料之一就是海蛎壳:

大家可看清楚了?  黑臭河道二期治理施工现场,人是直接踩在没清淤————但应急修复时治理过的河床上的。没截留在操作,黑臭水变啥样子大家看得出。

   当然了不仅仅是海蛎壳,不然就成为传统底泥封闭技术的改进,而非底泥封闭技术的升级了。它的作用是什么,大家如果过来看河底状况就知道,清一色的青泥苔和菌膜,尤其是硝化菌膜。理论上分析更清楚:磷捕捉材料、PH值缓冲材料、悬浮物湍流固定材料、粗糙地基、生态系统营养基、底栖动物栖息地、岩土增强材料。还需要诸如碳纤维水草(小暮幸雄先生,对不起了)么?还需要什么水底挂布条么?


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兄弟我从不搞啰嗦的方法,那难以工程化。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新发明专利:

一种适合水生生态重建的底泥钝化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物理肺中一类的构建,大家看到我博文中的照片了,我不多说了。


这个发明专利在两次实施中:一次是超软地基薄壳填海,一次是黑臭河道修复。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实验效果和理论分析,我自己认为基本可以说是底泥钝化——封闭技术的升级版,虽然还没到颠覆性级别,但足矣了。别听教科书说啥使用卵石河沙大量封闭,或者什么钢渣石灰石粉啥乱七八糟的封闭,这部分虽然论文几万篇,整个国际折腾了几十年,但没到实际高价值应用层次呢。


别听国际上那些底泥封闭的落后技术了,洋人不行,他们理论顶不住纯粹靠经验摸索。玩生态化岩土材料,我——老邪老师的弟子,一位著名地理领域科学家的弟子,一个垃圾学校的实验员,水平还行,这领域更好的东西还藏着等国际来追逐我,如同以前的陶瓷精细成型一样。


黑臭河道修复的技术相当复杂,不是光靠这个发明专利就可以解决的,生态因子调度、生态基修复、生态系统组装、外源控制等一系列都需要解决。我的技术治理的黑臭河道特点很明显:菌——藻——原生动物系统很发达。

     在土地修复中,我也很喜欢使用海蛎壳,现在还不打算透露,敬请业界不要再把海蛎壳当做垃圾了,用都不够用@!


   为人类做点贡献吧,我确实不希望看到满大陆的黑臭水体。。。。。。。。


     请不要使用没烤过的新鲜海蛎壳,会发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936701.html

上一篇:高校教学与需求完全脱节?地方高校改革估计更难
下一篇:关于黑臭河道治理,对政府官员的回答
收藏 IP: 175.43.112.*| 热度|

19 朱晓刚 代恒伟 姬扬 徐军 李竞 徐晓 王善勇 陈小润 谢平 科学出版社 翟自洋 刘立明 贾绍凤 周少祥 陆玲 李土荣 biofans bridgeneer decipher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