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从生活污水原位净化与林间城市的关系说起——孤独的探索之路

已有 3051 次阅读 2014-9-8 01:1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传统的森林城市是一种不科学的思路,人类活动需要大量用水,森林种植同样需要大量用水,在比较缺水的地区根本无法同时满足这么大的水量。然而,要减少热岛效应、光和噪音污染、粉尘等,提高城市居民的心理需求,又需要高度多样性绿化的城市设计,屋顶绿化、小区绿地、乃至尚难实现的墙壁绿化是必要的。

   那么,关键技术就在于水/肥资源的循环利用。现代城市表面上产业链较为完整,但实际上质能循环链是断裂的,这依然是工业文明时代“征服自然”理念的延续,至少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后工业时代理念.。也就是说:现代人类居住生活方式依然停留在工业文明状态。

    解决思路依然是俺和老邪老师的“生态因子调度理论系统”,反正我也就只研究这个。以前不敢说出来的野心是:希望后人能据此或借鉴此理论构建起后工业文明系统,不仅仅现在的从技术(如爱因斯坦干的),从哲学和社会学(如斯宾诺莎、罗尔斯他们做的)上,哪怕我没功劳,这辈子也满足了,也荣耀上帝了。

   我有企图申请生活污水原位净化灌溉的国基,可惜失败,其做法是:原位抽取城市污水井的生活污水,用非膜处理方法分为清水和浓水,浓水排回下水道送去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水处理量/提高污水COD以便生物处理/减少污染排放量。清水经过矿物——景观池生态处理后成为绿化用水。这个思路只要回收30%的生活污水,就足以维持很大面积的城市绿化,磷氮也被充分利用,当然需要很多配套的技术研究。

   可能由于西化思想比较严重吧,通常我做研究的习惯是一揽子设计,从体系乃至理论上系统进行,宁愿做得肤浅一些,也不想小方面没命细化最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貌似这是大陆学界利益驱使导致的的通病吧——反正要是框架构建得起来,自然有很多人会跟风进来细化的,因此同时也在进行轻型墙壁绿化系统,幸好这部分搞到了个千把元的小基金可以让徒弟先做一下,加上乱凑一通应当也能勉强继续进行这个体系的探究。

   生态化生存方式的林间城市观念有点类似生态工业园区与生态农庄的思路,偏向自然生态,主要依托于把现有断裂的城市质能循环链先接上一部分,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排污那另一部分是和沙地矿山林灌绿化进行衔接的,形成并列的两条循环链,这部分倒是在老师提携下搞了个市课题,前期毛乌素和赤湖风口俩沙地也做了点实验。文化生态得在此基础建立了之后才能开始思考。

   课题超难报啊!唉。。。。。。新技术的申报起步就不很顺,进而的局域自然生态链才是初步,区域大生态链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始研究。。。。。。大陆咋就这么厌恶创新,非得小而全小而细啊?

   不幸投胎成为大陆人。。。。。寂寞,郁闷,压力山大。

    还好有个能理解我的老师,不至于那么孤独。。。。。。

   由于不同地理状况下林间城市间分为很多类型,估计和生态学、地学、文化社会学朋友多聊才会清晰,很希望能取得认可,愿与有兴趣的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共同探讨完善这个思路。。。。。。我们总能开点路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825800.html

上一篇:腾格里沙漠完了,接下去是那个?
下一篇:今夜又无眠,咋办?
收藏 IP: 175.43.113.*| 热度|

10 徐军 吕喆 谢平 张忆文 赵建民 赵美娣 吕乃基 姚小鸥 rfm2007 ybyb392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