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渐渐体会老邪老师为啥讨厌杂事了。

已有 4891 次阅读 2014-6-23 12:1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先前我总是单独沉浸在书本和论文中,依靠不同学科的思想跳跃交流来寻找创新点,早期没自己的理论雏形经常很乱,尤其是没法成体系地思考,后来慢慢整理出理论雏形来效率就高很多了,但因为始终在社会最底层做个配药工,条件奇缺难以做事。去年老邪老师拉了我一大把后,在单位终于被当做科研人员看待了,但随即而来的就是杂事开始多了起来。

     杂事很烦人的,尤其是一些人际方面以及做事过程必须经历的杂事(例如如何在合作企业利益与单位死规矩之间周旋等等),能让人进入类似“政治”状态,不断在理性分析和利益均衡中转脑袋,这种状态下表面上人很灵活,实际上脑子是死的很难出灵感,只可作为调剂不可作为常态。一旦进入这种状态,要好几个小时才能把状态调回来,很伤智力,感觉真的是科研的大敌。

     个人感觉创造状态是一种在上帝指引下的心态,还不好表述,大概是在感性和理性均存的大脑中,多个学科思路和单一学科逻辑分析围绕着自己的理论雏形(或许这就是初期的道吧)来回跳跃闪动,狂想和推理之间人好像脱离了这个社会一样——呃大概类似精神分裂、双重人格状态吧,只不过头脑中的图案或,呃照片吧,会随着思考逐渐清晰起来,到基本清晰了就可以开始做验证小试实验了。

 

例如研究环境材料,此时思路肯定在地理(生态,矿物。。。生态因子作用)的推演过程与对应研发材料的结构功能和衰变中来回跳动,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匹配契合和调整,并且肯定是根据自己的理论进行思考的,这过程中经常是一个图片一个图片地显示,以及2条逻辑推理过程,这过程经常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乱码死机状态,往往需要音乐、雕塑、摄影等来提点,甚至从中直接提取创作者的思路来借鉴,比如把交响乐作者处理几个动机的方法直接搬来用等等,或小写意画法里精细和疏粗的安排这样的。一旦缺乏适当条件(如气温、身体状况、讨论、杂事不干扰)之类的,往往又得从头推演,非常的耗费时间。。。

   

    哦,杂事总是不能避免的,超过一定比例就会觉得烦死了,一旦脑子不好用就只能走纯推理的路,可我的智商没到他们大师的程度,一旦推理就意味着跟风去了——跟风可不是学者干的事——不知大家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老外又是怎么处理的?不要说靠秘书哦,我可没秘书,连课题组都是一帮合得来的朋友学生私下组织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805822.html

上一篇:从形象到生存——也说闽南文化研究的一点看法
下一篇:重金属污染土地不是什么撒石灰能解决的,相反还很要命。
收藏 IP: 175.43.113.*| 热度|

35 曹建军 罗德海 李宇斌 逄焕东 郑永军 武夷山 许培扬 赵美娣 陆俊茜 蔡庆华 杨正瓴 科学出版社 孙友甫 赵斌 张忆文 廖晓琳 唐凌峰 赵凤光 应行仁 庄世宇 薛宇 王春艳 韦玉程 吉宗祥 曹禺 ljxm wangqinling xqhuang zhouxingrong ybyb3929 dulizhi95 czw1016060113 findsky chenhuansheng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