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纪末一位文学家王国维曾有一段话很有名: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依疯子看,拜师,也符合这个说法。
年轻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道“,自己性格怎样,喜好什么,这时候只能朦朦胧胧地选择自己兴趣的方向,寻找功力深厚,为人厚道的老师,跟着他好好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此时找到一个基本功扎实的老师是最合适的,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啥都学,他能引导你抓重点,读综述,把触角伸到该领域的前沿。这一阶段,建立扎实的根基,展开宽广的科学视野,无疑是今后是否有成的关键,这阶段对应的应当是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吧。
我经常在看硕士论文和跟踪该硕士毕业后写的论文时发现,有扎实功底,但缺乏宽广科学视野的毕业生多再后来无法突破,感慨万千。。。。。。疯子我这阶段没拜到师傅,基础差但不羁的思路反而有利于自己进入新阶段。基础教师主要该做什么?
青中年的时候,不少人已经大体知道了学科领域的前沿,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即自己的”道“,做出一些贡献了(不管是不是一区SCI,不管获奖不获奖,牛不牛),也就是说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了。鹏哥大致说过:我哪怕啥都教给你,但这个”道“你学不去。这个”道“,就是思维模式。千变万化的思维模式,造就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这一阶段是快速创新的阶段,由于要与“市场”接轨,因此也是多方面信息收集量最大的时期,最需要的是自由探索和思维方式借鉴。我想,这阶段需要的老师应当是像老邪这样的人了。这样的老师本身已是大家,他们可能不会也没多少时间具体指点你的专业知识,但他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惯例,乃至一些外部的物质支持,是异常珍贵的财富,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并获得很多在大陆当前社会难以获得的机会。另外,他们允许你自由探索不会把你绑死。找到一个厚道眼光宽广的大学者做老师很难,但高峰处本就人少,看自己的眼力和机会了。我差不多处于这个阶段(话狂一点,大家别在意哦),很幸运找到了个好老师,至少这一年中,我把他老人家惯用的”反演“啃个半生不熟,思路一下子上了一个新台阶,先前我一直在”看山是山“的程度思考,现在则能“山是土,山是大地,山是水,山是歌,山是我”自由腾挪了。
中年后,极少数人跨越了”自己的道”,走向“天道”的追求,这一阶段是大师阶段,有专精型的,也有多方向交融型的,应该就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境界了。疯子我还没进入这一境界,但我想,这一境界之人的老师估计只能是上帝,从心灵自由腾挪进入“天人合一,地人合一,万物人合一”的大境界中。此时的同行者应当极少了,前面是爱因斯坦特斯拉达尔文罗尔斯等千年大师,中间是孟德尔伽利略居里夫人等百年大师,后面是费曼钱学森老邪等十年大师,他们远远地走在我们的前面,留下一个个脚印伴我们前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