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正如职称与水平两码事一样,学术与学术界也是两码事

已有 3611 次阅读 2016-11-10 20:3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学术界是搞学术的人组成的行会组织,有特定的规矩,比如高校里专业水平一般的教授肯定要管国际著名的副教授;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国企肯定要训八级技工;比如各种格式用词的规范肯定要抵制住理论或技术的突破;不如行会就基本被剥夺机会,或者只能廉价受雇,这点和欧洲16世纪的职业行会是一样的。通常在学术行会里边的人平均水平是肯定高于流浪学人的,但这也不一定,历朝历代都有高手只在民间的说法,这也是职业行会的弊病所在。

      在下目前高校公司双栖,有一种感觉不知道对不对,就是:如果论系统性、实用性、突破性来说,公司比较厉害,如果切割成一个个碎片深入研究,高校比较厉害;高校学界的人好像去了公司多没法生存,同样的公司的去了高校多拿不到课题发不了文章。当然了这前提是同级别相比,您不能把一个烂公司去和985高校比是吧?

      另外,高校技术人员无法依靠自己的奋斗上升,发展机会基本控制在领导手中,因此高校人一般善于搞人际关系;公司技术人员只能靠自己的奋斗上升,斗人事无法左右大局,发展机会基本控制在自己手中。但问题是,在大陆公司发展空间很少,高校因为是官府养的发展空间很大,因此公司文化无法有效影响主流文化。


     学术是自己的事情,徐晓哥这句话俺一直记得,徐晓哥是个大智者而不仅仅是一个优秀学者。虽然俺逐渐侧重到公司去了,但这也给俺一个自由的心态:搞俺自己的学术,让别人说去。高校虽然异常鄙视应用技术和理论的研究,而高度崇尚能找到发表证据和奖励的期刊论文,但那是贵国的事,从经济学理论上分析也能理解这种全国性投机行为,不关我事。

     另外得悉:今年批了我一个比较看重的核心专利,挺高兴的。是这样的————目前清淤的时候,绞刀一挖一抽,淤泥变成泥浆污染一大片,泥中的重污染间隙水到处跑,这些泥浆吹填到地方的时候,好几个月才能沉淀结硬,导致淤泥处置一直算国际老大难了。我用一种办法让间隙水污染物大幅降低(尤其是磷、有机酸、硫化物),污泥转化为很容易沉降絮凝的东西,这样的话,清淤的时候就不会污染一大片了,吹填后快速沉积,对后续的诸如载重预压真空预压等效率就高无数倍了,这样一来,即便是湖泊内清淤,并要求在水下存放,还能长植物什么的,问题也就不大了。底泥钝化技术本来没什么,但关键是国际上目前无法实现半米甚至几米厚底泥的整体钝化,因此研究几十年了,国内外论文无数国家顶级项目无数,虽然一直是环境领域热点技术但一直无法实用。

     呵呵依靠咱的系统学应用功底,又一个国际老大难破解了。————这意味着后续大量技术都依托其上可以使用了。粗浅说一下就是:滇池底泥那还叫个事儿么?港口底泥、水库底泥、河道底泥那还叫个事儿么?

     从破解陶瓷粒子原位固定成型技术开始,先后解决了诸如白炭黑产业升级技术、低成本窄尺寸分布亚微米氧化镧生产工艺、沙地结构性治理、生活污泥低成本减量与高速成肥、突发性各种水体污染飞播应急修复、底泥多生境封闭、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高深度植物修复等,这次又破了这个清淤的,呵呵貌似都是国际上痛苦万分的难题,而且是直接和各个863,973或者SNC对抗甚至敢说超越的,因此也可以自诩民间技术国际高手了。而不仅仅是我那些不成熟的自然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理论。 民间人嘛,没钱没势没实验室的,能这样也足矣告慰上帝了。

     还是啰嗦一句,越来越发现系统工程学的重要性了,实际上哪怕只是第一轮自然——经济——文化组合逼近,很多国际难题也就不过尔尔。您看,咱不过是一个垃圾学校配药扫地看门的实验员,啥条件都没有,单独任何一门学科也都不是教授的对手,可借助系统工程学就能轻松杀开一条路,您条件好多了,更行,对不? 大陆不适合我生存,但没准适合您生存和发展,不是么?试试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1013980.html

上一篇:无聊人聊无聊的事情——也笑职称评定
下一篇:肉体,和人格各个层面都没有唐氏综合症的大陆人,不多了
收藏 IP: 175.43.112.*| 热度|

18 王洪吉 王从彦 蔡小宁 陈永金 宁利中 戴德昌 科学出版社 史晓雷 王毅翔 王林平 彭真明 张忆文 罗春元 ljxm huxn xlsd wangqinling houzheny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