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 教育 责任 快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xh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胸无大志,努力做个合格的教师。当淡出三尺讲台时,没有因为误人子弟而悔恨即可心满意足喽!

博文

“老师”——是随随便便可以称呼的吗?

已有 5093 次阅读 2009-9-13 12:44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知识, 老师, 主持人, 称谓, 女歌手

鄙人何德何能,敢论老师?只不过想就“为什么老师的称谓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滥用”说说自己的感想而已。
老师,曾为“先生”,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演化成“教学生的人”,是尊称教育部门或机构传授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人。韩愈在《师说》总结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应该是学生的思想启迪者,知识传授者,人生方向的阶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演化,到了近现代老师的称谓也增添了不同的形式——导师、硕导、博导。
在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崇尚为官、追求富贵当然是占主流的,但毕竟有一部分文化人不屑为官,更视金钱为粪土!然而,对知识的尊崇却是绝对的、天经地义的,虽然有人把获取知识当作为官求富的手段或途径。毋庸多言,这种现象缘于传统的儒家思想——学而优则仕(除了毛时代,仕必富。这并不是说毛时代就没有“由仕而富”的现象)。对知识的崇拜必然导致对老师的羡慕——发自心底的一种艳羡,即使许多权势表面上非常瞧不起教师——称为“一帮穷教书的”。滑稽可笑的是,当今社会没有人能够离开这些穷教书的,无论你是高官还是富豪,有权或有钱可以让后代过上非人的生活,但绝对不会不把他们送进学校,当然通过权钱交易送子女进名校也成了这类人引以自荣的又一佐证——这叫本事、能耐。在中国,虽然很多人做着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等之梦,但是绝对不会沿着爱家、牛家之路培养自己的孩子。
其实人们羡慕不是老师的职业,而是羡慕老师的称谓。社会上许多人羡慕老师啊,甚至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老师的称呼也在社会江湖上泛滥。在一些地方都成了“同志”的代称,来填补“同志”消失后留下的空白,因为“先生”、“女士”、“小姐”等实在不适应中国国情。君不见,有些人唱了几首哼哼唧唧的歌,马上成为“老师”,即使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这样的大雅之堂,有人也敢叫,有人也敢应!(怪不得CCTV愿意被设计成大裤衩!)一声“老师”就是对其人的尊敬,就是对其地位的肯定。还有,传销业内的许多大骗子、大嘴叉子,也被冠冕堂皇得称为“X老师”。还有,国外广告都用名人、明星,而我们中国有自己的特色,除名人明星之外,还用“老师”、“教授”等。假冒伪劣满天飞的时代,连X长都不货真价实的时候,一个个假“老师”、假“教授”有算得了什么呢!写到这里,突然记起改革开放之初出现的“总经理”满天飞的荒唐场面。赵本山讲话儿,养两只种羊,马上就有人喊“杨总”(沈阳一带的方言“zong”读为“zhong”,反说。)
当然,人们更羡慕X长,但是有意思的是,如果某人不是X长,别人便不称其为X长,他/她自己也不怎么期望别人称其为X长。但老师则不然,无论做不做老师,无论与老师搭不搭边儿,只要有人敢叫,那人一定敢应,而且心安理得,滋润的很呐。
因为为师,曾经因为老师称谓的泛滥而气愤;也曾因为周围某些老师的不作为、当和尚而不满。透过现象看本质,社会对老师称谓的羡慕或崇拜,正说明对老师职业的发自内心羡慕,虽然可能死不承认。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真名士自风流。既然有人羡慕老师而又不能亲为之,那就让人家的耳朵享受一下吧!
本文是看到中央电视台50多岁的著名节目主持人,称年仅30左右的某女歌手为“老师”,感到肉麻而发,权且当笑料,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745-255336.html

上一篇:教学与科研的美丽
下一篇:教师节那天,最惦记没有问候我的学生
收藏 IP: .*| 热度|

1 薛长国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