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syxc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ysyxcs 书中漫游

博文

ICM颁发的数学奖项

已有 9620 次阅读 2014-6-6 11:17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14年8月13-21日,第27届ICM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将在韩国首尔举行。此次大会将有来自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0名数学家参加,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数学盛会。

按照惯例,ICM将在开幕式上颁发数学领域的4个大奖:菲尔兹奖Fields Medal),奈万林纳奖Nevanlinna Prize,高斯奖Gauss Prize和陈省身奖。这是ICM最令人瞩目的要事之一。

1.   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被誉为“国际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自1936年设立以来,在开幕式上由主办国家元首颁奖,奖给40岁以下的数学家,一般是2-4名获奖者。截至目前共有17个国家的52名数学家得奖,其中美国得主最多有13名,其次是法国人(12名)和英国人(7名)等。华人数学家有丘成桐和陶哲轩获得此奖。

菲尔兹奖以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菲尔兹J. C. Fields18631932姓氏而命名。菲尔兹强烈主张数学发展的国际合作性,对于促进北美洲数学发展抱有独特见解并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使北美洲数学科学迅速发展,他第一个在加拿大推进了研究生教育。菲尔兹全力筹备并主持了1924年在多伦多召开的ICM(此为该会议在欧洲之外召开的第一次)。当他得知大会经费有结余时,就萌发了设立国际数学奖项的念头。为此积极奔走于欧美谋求广泛支持,并拟在1932年苏黎世召开的第九次ICM上亲自提出建议。不幸的是他因劳累过度而去世。菲尔兹立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加上会议剩余经费,由多伦多大学数学系转交给第九次ICM菲尔兹要求奖金不要以个人、国家或机构来命名,而以“国际奖金”的名义。但当时参加会议的数学家们为了赞许和缅怀菲尔兹的远见卓识、组织才能和无私奉献,一致同意将该奖命名为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是一枚金质奖章和1500美元的奖金,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最多4人。

 

 

奖章正面镶嵌着古希腊数学家“数学之神”阿基米德头像和希腊文“ΑΡΧΙΜΗΔΟΥΣ”,意为“阿基米德的(头像)”;周边刻拉丁文“TRANSIRE SUUM PECTUS MUNDOQUE POTIRI”,源于1世纪罗马诗人马尼利乌斯Manilius的《天文学》,意为“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之主人”。此外奖章设计者Robert Tait McKenzie名字之缩写RTM及设计年份MCNXXXIII(即1933年,第二个M字以N代)也刻在奖章上。获奖者的名字则会被刻于奖章边轮。奖章背面刻有意为“聚全球数学家,为杰出著作而颁”的拉丁文“CONGREGATI EXTOTO ORBE MATHEMATICI OB SCRIPTA INSIGNIA TRIBUERE”。文字和树枝背景为球体嵌进圆柱体(圆柱容球)示意图,这是阿基米德的得意之作:球与其外切柱体面积(体积)之比为2:3。阿基米德对此如此骄傲,以致希望其刻在墓碑上。

仅就奖金数额来说,菲尔兹奖与诺贝尔奖相比是微不足道,但其地位在数学界完全可以和诺贝尔奖相媲美。主要原因为:由数学界国际权威学术团体—国际数学联合会颁发,从全世界一流青年数学家遴选;每隔四年才召开一次,且每次一般只有2名获奖者,故获奖概率比诺贝尔奖要少;由于获奖者出色才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声誉,他们都是数学天空的灿烂明星。  

2.   奈万林纳奖

奈万林纳奖自1983年开始颁发,旨在表彰在理论计算机领域做出卓越成就的青年数学家。同菲尔兹奖一样,获奖者当年年龄不能超过40岁,但每次仅奖励一人。

奈万林纳奖以纪念芬兰著名数学家奈万林纳(Rolf HermanNevanlinna18951980)而设立,素有“计算机科学中诺贝尔奖”之称。奈万林纳在函数论方面可谓贡献卓著,尤其是其在1950年代开创了芬兰大学的计算机组织。

   

奈万林纳奖创立于1981年4月,1982年4月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接受了赫尔辛基大学的捐赠,并将该奖命名为奈万林纳奖。奖章正面为奈万林纳头像以及文字“ROLFNEVALLINA PRIZE”( 奈万林纳奖)以及小字符“RH 83”(奖章设计者为Raimo Heino,1983年首次铸造),反面两个图案皆与赫尔辛基大学有关:右下角是校徽,环绕校徽为校名“UNIVERSITAS HELSINGIENSIS”;左上角是文字“Helsinki”编码,与该奖表彰内容相得益彰。如2010年获奖者Daniel Spielman的主要贡献就属于“编码理论”。

3.   高斯奖

高斯奖于2006年在马德里召开的第25届ICM上首次颁发,获奖者为90岁高龄的日本数学家伊藤清。法国数学家梅耶Yves Meyer因其在数论、算子理论与调和分析的基础性贡献及其在小波与多分辨率分析发展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而荣获2010年度高斯奖。

高斯奖以纪念“数学王子”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主要用于奖励在数学应用方面,诸如经济,技术乃至日常生活中有深刻影响的数学家,由国际数学家联合会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和德国数学家联合会共同颁发,德国数学家联合会具体负责该奖项的管理工作。1998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23届ICM上,国际数学家联合会决定设立该奖项。奖金目前为1万欧元,来源于1998年在柏林的ICM结余。

 

高斯奖章正反图案均以数学中的基本元素点、线、曲线来构图。正面勾勒出高斯头像,刻文为“for Applications of Mathematics”(为数学应用);反面为为一条曲线穿过圆和正方形,意指高斯以最小二乘法算出谷神星轨道。实可谓应用数学之典范。

4.   陈省身奖

为纪念“几何学之父”陈省身,2009年6月2日,国际数学联盟宣布设立“陈省身奖”,这是首次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大奖。“陈省身奖”为终身成就奖,不限数学分支,授予“凭借数学领域的终身杰出成就赢得最高赞誉者”。    

陈省身奖每次获奖者为1人(没有年龄限制),除获奖章外,还获得50万美元的奖金,但其中半数奖金需选择一些机构来捐赠,支持科研、教学或其它活动以促进数学发展。

首次获奖者为加拿大数学家尼伦伯格Louis Nirenberg),因其在奠定非线性椭圆偏微分方程现代理论的贡献以及其对大量学生和博士后在该领域的指导工作而获得。

 

奖章正面为时年73岁的陈省身头像,左为陈的中文签名,右为英文签名,右边签名下方刻“1911-2004”,为陈省身生卒年份。奖章反面为陈省身于1944年证明的广义高斯-博内定理。

陈省身,浙江省嘉兴市人。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创始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在整体微分几何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科学的发展,被誉为继欧几里得、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2302-800954.html

上一篇:济南大学2014年数学竞赛题目
下一篇:费马大定理挽救了一个自杀者生命
收藏 IP: 27.197.122.*| 热度|

14 陈小润 罗德海 曹聪 赵美娣 李冉 张忆文 蒋迅 杨正瓴 高义 朱晓刚 平果 张必胜 刘楠 ljweng200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