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哲学的邀请(48)—批判便是对学者成果的尊重
学术的心灵如有所属,学术的窗棂纸便在一念之间。这种学术心灵恰恰折射到自我批判的思维方式上,映射出思想的涟漪。这种思想涟漪牵引我思考一些不常见的学术波纹,我是否了解我的学术思维方式?我是否研究过我的学术思维过程?我知道学术思维过程涉及哪些智力过程?而我对这些智力过程又了解多少?更进一步,我是否清楚如何去分析、评价和完善我的学术思维方式?我的学术思维方式来自哪里?其中有多少高质量的学术思维方式?有多少低质量的学术思维方式?我的学术思维中有多少是模糊、混乱、不连贯、不准确、无逻辑且肤浅的?在哪些情境和场域中能够控制我的学术思维?我知道如何检测自己的学术思维方式吗?我是否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学术思维方式优劣?我是否曾经发现自己学术思维方式存在的严重问题,然后有意识地进行改正?如果有人告诉我能够改进学术思维方式的心得,我是否确定自己已经掌握了改进学术思维方式的方法,并且清楚掌握这种方法的过程?
我是否具备认真对学术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和思考的能力?我在学术成长的道路上是否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思维惯性,例如没有证据的时候匆匆得出结论;让刻板印象充斥自己的学术思考;形成错误的学术认知;立场先行、以既定视角来观察整个世界;忽略和抨击那些与我相悖的学术观点。
自己是否变得不愿意与人辩论,或者用圆滑玲珑的口吻讲一些笑话把尴尬的场面应付过去,或者以一副不屑的姿态,强调和人辩论会自降身价,而对别人的质问不理不睬。这两种姿态都是否会妨碍辩证的学术认知。
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观点自我“针砭时弊”,有时候,举“思”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种对着明月的反躬自省,都是每一个不眠之夜的辗转反侧,期盼着可以绕开并跨越学术的迷障。在这种批判取向中,我所能自问的最有力的问题便是:我想要什么?无论何时何地,不管身处何种环境,我总是可以自问此问题。或许许多人的学术方式往往受他们的环境牵制,但是对于我而言,要让自己成为主导学术的创造力,而在学术创造过程中,环境只是一种能够为我所用的力量。这种学术创造力是什么?是通过不断思辨,不断反思,想让学术作品问世的一种强烈欲望。创造力的目的是想让学术理念变成真实的存在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