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哲学的邀请(47)—不知愁墨几许笔
学术需要交流,我亦喜欢交流,包括学术讲座,这种形式可以让我梳理自己的学术结构,当然讲座可以两种结构表征,一种对外结构,一种对内结构,我时常对内,就像檀老师所说的,“面对芦苇的沉淀”、面对白墙的沉淀、面对天空的沉淀、面对窗外的沉淀、面对春夏秋冬的沉淀……,无需侧语,扪心自问。其实,大部分的时候我都是自言自语地对内交流,或许“孤独是思想者的宿命”,对内或许是我大部分的学术状态,或者这不是一种孤独,而是一种选择,即为学养心。
对外交流只是我对内交流的一种衍生物,这种衍生物更恰似内心一种映像或者折射,毕竟在多个深夜不眠的时候,我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学术灵魂和学术天空……,唯一的听众或许只有窗外的春叶、夏花、秋雨和冬雪,或者那遥不可及的明月了,名士讲究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我只能举文邀明月,锁思问青天。
我常常想,学术上如何发现学术建构是否存在潜在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否在我学术研究中可以尝试着发掘出来。这种结构是学术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些部分如何彼此以及整体协同的情况下如何局部和整体运作?学术是否有一个潜在的结构,不管这个结构是物理性的还是非物理性的,这种结构是否都由相关联的部分构成,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的时候,一个学术趋势就会形成;一种趋向于运动和发展的学术特性。
每个学术结构内部是否都带有一种趋向运动或者张力的原始诉求或者潜在诉求,这也是一种从某个状态演变成另一个状态的趋势,就像几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必将在学术精进上有所不同,否则就是停滞不前。当然,学术结构保持静止的时候,是否是因为内部的组成要素彼此牵制、彼此制约或者彼此束缚?
是否选择学术结构的静止与动态,这本身就是一种学术的价值观,更是一种学术的追求与抱负,动态的趋势由什么决定,或许是自我衍生出的潜在结构。
学术结构是否决定学术行为,有怎么样的结构,结构内部就会出现如何的学术行为?或许影响理论结构或者最深层的学术结构是由自身的学术欲望、学术信念、学术假设、学术抱负与学术客观现实结合而成。当从学术结构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学术人生的时候,是否需要考虑结构观点和心理观点的互不叠加,我们需要考虑学术结构本身对于学者的学术行为有何影响。有些心理结构摇摆不定,有些结构会把我们带往最后的目的地。火箭的结构会让它达到最后的目的地,摇椅的结构是来回摆动,当我们的学术结构和心理结构谐振的时候,是否会成为学术的动力?
这种学术结构的思考与求索,让我不得不去自我怀疑,我是否是静态学术结构还是动态学术结构,我的结构观点和心理观点是两相背离,还是共融自洽?我常常反思自我,在学术上,我辈男儿欠缺的东西是否太多了,缺少什么?一种勇猛强悍的学术气质,一种百折不挠的学术精神,一种顶天立地的学术气魄和学术责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