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jun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junwei

博文

学术哲学的邀请(39)——学术思想的“取法其上” 精选

已有 2224 次阅读 2022-2-5 13:02 |个人分类:应如室|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哲学的邀请(39)——学术思想的“取法其上”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从事学术研究,需要视野远大,看问题需要有独特的视角,而不是人云亦云,需要非线性且精深探究。做学术需要“外看”,这个外看不是根基不牢,也不是好高骛远,而是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不拘泥于本方向、不拘泥于院系、不拘泥于学校、不拘泥于地域,走出人为、空间、地理、思想、行为、学科、行政、视角等的限制或局限性。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学术上,“外事不忘内事之事”。我也时刻担心自己在学术上迷茫乃至迷失自己,怎么办?走出去,走回来,走上去。走出去,就是走出院系、走出学院、走出区域,走向外面的学术世界,走向外面的学术交流,然后再进一步感悟和体验,将所感所思所想带回来,融入到自己的方向中,走回自己的研究中,把别人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采用这种循环交互的方式,避免自己的学术僵化,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走上去,就是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或者被邀请在学术会议上做主旨发言,不怕观点青涩稚嫩、不怕丢面子,要敢于发声,有自己的学术声音或者展示自己的学术思想。

黄元申演的《大侠霍元甲》为了自创迷踪拳说过一句话:“随心所欲,顺其自然”,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这么多年的研究,尤其是博士毕业之后,没有导师的指导了,需要自己去求索,需要自己一路摸索、一路探究,这就使得自己没有了学科的限制,没有了思想框架或者认知局限的束缚和约束,充分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开放式交流和融合,与人文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学者进行交流,从内心中打破各自为营的思维习惯,在思想、理论与方法的整合上形成了开放式创新。

学术生涯就好像立方体,不仅有长度,还有宽度和厚度。研究方向可以走得长远,有长度。研究领域可以形成交叉和跨学科交流,有融合性、张力和宽度。做研究要扎实,一步一个脚印,有厚度,有积淀有内涵。当然,还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即读书、写作、交流。“三角形”面积越大,你的学术视野和能力也越提升和精进。

所以需要“取法其上”,需要走出去,与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思想碰撞,从田野实践中汲取营养。与研究领域中最前沿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对话,读他们的最新著作,抓住机会与他们直接进行对话。

不要考虑你的方向在置身环境中是否是热点或者主流,我从来不觉得方向是否存在“主流或热点”,就像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以及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都是经得起大家的质疑和推敲,需要时间来酝酿和发酵的,这样才醇厚而绵长。不要怕质疑,不要怕否定,不要怕误解,不要怕冷门,这些都是可以进行“时空变化”的。科研需要在范式与非范式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学术有时候要站在边缘审视中心,有时候需要站在中心审视边缘。所谓的“中心”和“边缘”都是可以进行“时空变化的”,而非绝对和一成不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1012-1324078.html

上一篇:[转载]人民论坛网-天津科技大学科研育人优秀个人事迹——姚伟
下一篇:学术哲学的邀请(40)—让我们在学术中重新发现我们是谁
收藏 IP: 118.29.45.*| 热度|

9 陈新平 李宏翰 郑永军 宁利中 许培扬 张鹰 孟利军 陈波 张俊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