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
在科研上如何突破自我,如何进行科研创新?
答:
可以尝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首先,在您拟定的研究领域或者论文题目中,前人已经做过什么工作,有哪些既有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既有研究范围的边界在哪里?其次,在前述既有答案中,有哪些确实是可信且无须重复的?哪些研究数据收集有问题?数据处理有问题?哪些观点有些偏颇或者研究逻辑不严谨、粗糙,需要进一步完善?哪些需要更深入和严谨的分析与论证?最后,其题目、摘要、引言、文献分析、数据及方法、结果及讨论是否在一条线上,是否穿成了一根糖葫芦,就是各个文章部分“红果”是否都穿在了一条文章逻辑线上(竹签子)。
可以尝试着回答以上问题,然后批判性地审阅您的研究领域或者要撰写的论文,这样更便于厘清研究工作的需求,找到创新的起点,规避以拙劣的方法去重复前人已有研究,甚至在跑道外盲目乱窜,或者无意义地原地绕圈子。
从自己做研究开始,培养研究工作中所需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避免没有必要的错误或者研究上不足,不断自我审视、自我否定、自我推敲来找到创新的灵感与策略。
为了达成以上目的,我们还可以试着问问自己这些问题:首先,假设您对研究问题有了预设的答案或者判断,既有的研究中有哪些证据支持您的答案或者判断?哪些证据不利于您的答案或者判断,而您有必须据此调整自认为创新或突破的创意或想法?其次,整理您相关研究领域的共识与争议,分析哪些会影响到您研究信度效度的所有可能性因素,并将这些因素作为您研究构思和开展研究的参考。然后,绘制现有研究中所有有关研究的观点、视角、研究方法与流派的思维导图或知识图谱,分析各观点、视角、方法与流派的优缺得失以及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作为进一步发展创新策略与研究框架的依据。
要开创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不见得要彻底否定过去所有的相关研究,在严谨的演绎体系里,只要一个关键性的事实、证据或者命题、概念被提出或改变,即使其他所有假设、定理、证据全部保持不变,结果也往往会演绎出一个创新性的全新研究领域或者研究蓝海。创新不是对过去的否定或者漠视,这需要继承且创新,创意不需要多,有时候只需要从一个关键概念的发现和提出开始。
在科研工作中,批判性思维可以衍生创新,而创新又促进批评性思维,两者相辅相成。在科研中,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一、质疑权威,不要因为某句话或者某个观点是某个大牛说的,就认为这句话或者观点就一定对,你需要自己去思考、审视和验证,而不是盲目屈从。
二、要学会否定自我,要学会质疑自己,不要认为自己研究的东西不可以推翻,尤其是不敢尝试自己推翻自己,自己否定自己。
三、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收集证据,如果证据表明自己原有的研究思路错了,就大大方方认错,然后继续往前探索。
四、依靠证据或者实证推论,自己去验证。
五、其实大牛也会犯错误,何况作为青椒的我们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4-1 0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