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fei863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fei863 道法自然,道即合理

博文

[转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套路到底有多管用

已有 1035 次阅读 2023-3-26 21:22 |个人分类:点滴记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01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有多重要?自主创新意味着品牌和专利,我想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其重要性。当前3G/4G时代被高通垄断,因为大部分手机的核心通信芯片都是由高通提供的,高通向移动设备厂商收取巨额专利授权费。在中国,移动设备厂商每卖出一台手机,需要向高通支付3.5%-5%的授权费。就连全球智能手机巨头苹果也无法摆脱高通的巨额授权费,于是将高通告到美国联邦法院,要求修改专利许可协议,降低专利授权费。高通发布的2016年财务报表显示,其全年实现营收236亿美元,净利润57亿美元,营业净利润率高达24.15%。相比之下,同为通信领域巨头的华为,2016年的营业净利润率仅7.11%。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事实就是这么残酷。掌握了技术和专利,剩下的事情就是坐着等着割羊毛。过去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的山寨货太多,这些山寨货没有技术和专利,等于没有核心竞争力,大部分也就死掉了。


02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套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主创新道路的总体方案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套路在近几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结出了累累硕果,中国在航天、高铁、核电、互联网等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铁,成为了“一带一路”上中国的名片。


国内有一种声音唱衰中国的自主创新,认为“引进消化吸收”只能跟着发达国家的屁股走,很难达到“再创新”到高度。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当前的科技繁荣都是根据这个套路得来的,我们应该暗自窃喜这个套路太管用了。


03 从高铁说起


1978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日本,于10月26日乘坐了日本新干线,并作出评价“就是感觉到快”、“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随后,邓小平乘坐新干线的画面在国内被报道,高铁概念在国内得到了一次广泛的普及。1990年12月,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正式进入正轨。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以“先锋号”和“中华之星”为代表的一大批国产机车相继夭折,这些机车不但造价昂贵,而且事故多发,根本无法满足商业应用的要求。2000年以后,中国的铁路专家开始转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谐号”第一代机车CRH1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CRH1动车组引进了庞巴迪运输公司的技术,在当时引进国外技术比自主生产成本要低得多,并且在性能和体验方面更加安全舒适。接下来的CRH2、CRH3和CRH5动车组无一例外都是引进的国外技术,直到CRH380系列的机车才是由中国人自主创新研发的动车组。令外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如此之强,短短十几年间,中国人就实现了弯道超车,跨入世界高铁技术领先行列。如今,在国内,中国建成了四纵四横铁路网,在国外,拿下了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诸多项目,全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摇身一变,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成为我们自主创新的品牌,成为中国制造高科技的代名词。


04 再谈核电


与高铁类似,在核电行业,中国人也导演了一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大戏。2015年10月21日,中国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宣布,就共同修建和运营英国萨默塞特郡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达成战略投资协议。此项合作将使用中国自主创新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机组“华龙一号”,这是中国核电技术走出去过程中最有力的一步。当时,驻英大使刘晓明接受英国BBC记者专访,英国记者尖锐发问“英企能否反过来在中国投资建设核电站”,刘大使当即反问“你们有资金吗?你们有技术吗?你们有专家吗?如果你们这些都有,那我们就会像对待法国人一样,与你们合作。”可以说中国人终于在发达国家面前扬眉吐气了一把。在这之前,中国核电的发展也是一把辛酸泪,经历了漫长的“引进消化吸收”过程。1958年,在苏联的援助之下,中国开始修建第一个核电站,命名为“581”工程。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全部撤回,“581”项目被迫停止。此后,中国核电不断从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引进技术,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便是这一阶段的产物。2000年之后,中国引进的国外技术已基本被消化吸收完,逐渐走上了国产化的道路,形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如今,“华龙一号”除了拿下英国核电项目之外,还出口到了阿根廷和巴基斯坦,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核电品牌开拓国际市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05 最后来谈谈飞机发展史


如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戏码还在持续上演。今年5月5日,九年磨一剑的国产大飞机C919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首飞成功,意味着在未来民用航空领域将会形成ABC(Airbus、Boeing、COMAC)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人也将结束空客和波音对民用航空领域长期的垄断。这个中国自主创新的品牌国产率其实只有50%,发动机等重要零部件依赖外购,通信导航、飞行控制等重要系统直接从国外引进,不过回顾中国大飞机研制之路,这已经实属不易。中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自力更生研发大型民用客机,代号“运10”,不幸的是,由于技术、资金等问题,这个项目经历了10年时间最后还是胎死腹中。从此中国民用航空领域进入了“引进消化吸收”的漫漫长路,期间经历了欧美技术对中国的重重封锁,最后中国不惜以市场换技术,造就了如今中国民用航空市场被空客和波音垄断的局面,当然也从中吸收到了宝贵的技术。如今,C919已经一飞冲天,中俄两国宣布共同研制远程宽体客机C929,中国已经完成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合作创新”的华丽转身。


06 结语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的灵魂。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制造工艺在近现代史上落后西方国家太多,积贫积弱,要想完全靠自身自主创新实在太难。相比之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快捷高效,使得中国在短暂的时间内实现了对西方国家的弯道超车,实乃明智之举。在未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中国将会有更多自主创新品牌如夏花绽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8909-1381915.html

上一篇:不着相---辩证的理解
下一篇:论文写作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入门级别的可以采用模仿再创新
收藏 IP: 112.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