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从事科研活动主要有三种驱动力:
第一. 为了生活来源
承接一项工程或产品研发,或到岗位谋个差事,赚钱养家。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既然为了物质目标,难免会弄虚作假套取名利。
优点是得到国家或者机构扶持,所以是当代广泛采用的形式,
对工程技术贡献较大。
第二. 出于天生的好奇心或兴趣
食不果腹,大字不识几个的人是搞不了科研的。
贵族或类似于贵族的有钱有闲的人,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
科研方向科研计划 自己定, 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持续性。
比如法国公爵兼德国亲王德布罗意,发现了量子力学;
日本皇室成员基本都是科学家或者科学迷;
阿基米德,拉格朗日伯爵,卡文迪许公爵等等。
中国如贝聿铭,钱学森,杨振宁等家世也显赫。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参与人少,优点是经费和科研基础来自于研究者本人,
科研过程和结果不受投资方的制约,方向比较稳定。
在当代,如果自己当老板,不用向别人申请经费,科研的自主可
控性也比较好。
第三.出于宗教信仰
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1】,以及世界各地(含过去中国)
的教会大学, 皆为例子。【2】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富有想象力,思维开阔,富有献身精神,研究质量高。
对自然科学贡献较大。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上述三种驱动力是兼而有之的,
所以有句玩笑话:科研是政府出钱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
【1】 基督徒为了接近上帝去科研。【清华大学】科学史 吴国盛教授:牛顿等伟人研究物理是为了更加接近上帝_哔哩哔哩_bilibili
【2】 是“世界一流大学”,如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等。你知道历史上消失的中国教会学校吗? (baidu.co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8 1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