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ye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anyewei

博文

王侯将相的基因

已有 2492 次阅读 2013-1-6 13:0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基因

□瑶草
中信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天才的基因》,论述到最后是告诉读者,基因不能决定天才。书中引用尼采的说法,“将伟大描绘成一个坎坷的过程,伟大的艺术家就是不知疲倦地参与其中。”作者进一步指出:“早期教育的结果、不停地练习、家庭的培养,这个过程就像烹制一道精美的法式甜点,所有成分都必须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配比融合到位。”父母的精心调配不等于将孩子放在温室中施以精心照料,那样确实能让孩子温和、举止有教养,但道德的培养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缺乏错误洗礼过的孩子,人格上往往缺乏力度。

今年是郎朗30周岁,有两本相关新书出版,一本是郎朗一家的朋友刘元举所写的《郎朗是这样练成》,另一部是他的父亲郎国任写的《我和郎朗30年》。在一片溢美之辞和奖项陈列中,并没有看出郎朗本人人格的强悍。郎朗的每一步都充满父母的设计,这让他的人生从未有过孤苦无助,从而也就缺乏挣扎,他最大的挫折莫过于试图吃一瓶消炎药自杀,而郎国任认为这是天大的事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读郎朗的书无法获得《傅雷家书》那样的人生观念的启示。傅雷父子在道德上都并非完人,但他们都是大写的人。

再举两本新书为例。在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爱因斯坦传》中,爱因斯坦不仅勇于突破科学上的清规戒律,同时也逾越了道德的底线,对女友始乱终弃的过程,恰好发生在他最具创造力的那些年份。要作出突破性的创新就要有代价,爱因斯坦不愿意委屈自己,这让他的个性得到了最大的伸展。同样处理这个题材,接力出版社的《临终谜题》将爱因斯坦塑造成神,通过家人对他的回忆展开故事,让“爱”成为爱因斯坦最后的遗嘱,作者自以为拔高,读起来觉得不过是墙上的黑白遗照。

人生的挫折大多数是不期而遇,比如金城出版社的《许海峰的枪》,其中许海峰自述被省队淘汰后回到供销社卖化肥和农药,眼睛被化肥熏成仅有0.6的视力,产生了黄斑病变,经历过这些挫折之后,许海峰的成绩优秀而稳定。另一些人本来生活在小康之家,有令人称羡的职业和前途,却一心追求不平凡的人生。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记述的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家道富足并且患有哮喘病,因此进入医学院学习,他的人生几乎已经注定,在自我养生保健和治病救人中度过。他带着慢性病,抛家舍业,以近乎乞丐的方式,和朋友骑着摩托车游遍了整个拉丁美洲。如今,他的头像成为时尚符号,他本人成为无数人崇拜的偶像,在他的日记里,我苦苦找寻励志的人生语录,却一无所获。真正强大的人生,行动超过语言,他旅程中的故事,足以让人落泪。

http://a.xhsmb.com/html/2012-11/08/content_49449.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5279-650161.html

上一篇:别拿网络写手不当作家
下一篇:出版史即人类文化史缩影
收藏 IP: 124.207.2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