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莫言先生在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发出了很不文学的一个感慨,他说自己计划用这笔钱在北京买套房子。
然后,网友们甚至媒体们都跟着这句感慨继续发挥更多的感慨,无非是对中国的房价抱怨,对比诺贝尔奖金这笔以前在中国绝对是巨款的数目在房价面前的不堪一击而联想到个人处境与社会焦点。
从我这个自认了解中国人人性的角度看来,莫言先生的山东(乃至中国)老农民习性表露无遗,他先把这句话说下的主要目的是害怕全国性的“捐出来”的逼捐浪潮,诺贝尔嘛,我们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还算不太尴尬的,如果不特别用这笔钱再进而设一个“莫言奖”来奖励中国作者的写作,简直就是对不起全国人民。
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知道,尽管逼捐是不合理的,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一个特殊的奖项,不捐也是不合理的。
不过,文笔很好的莫言先生以一个巧妙的方法避开了全国人民对他这笔钱的惦记——扔到北京的一套房子里瞬间就没声息呢,大家就别惦记了。
二
李小文先生对于钱有这样一个科学性的比拟:线性区和非线性区。大家挣钱的多寡和幸福感之间是有关联的,一开始的时候都是钱增则幸福感增,且属于线性增长;但是当挣更多钱的时候,数量的继续增加就不带来幸福感的同步增长了,而是“也就那么回事”的感觉了。
李先生平素里生活朴素,布鞋一双,二锅头半瓶就可以立刻找到幸福感,如此,他进入非线性区的时间还比我们普通人要更早些,所以,钱财与他真是如浮云一般。
在科学网上,常有年轻人抱怨自己家庭负担沉重而收入微薄,我见过李小文先生和一个年轻人的网上对话,他在年轻人抱怨后面写过一句“请看短消息”的提示,按照我的理解,他一定又要直接汇款了,而这个年轻人的博客我就跟着多看了几篇,却没有发现李老师和他更多的交流,就知道这又是一个网络上的萍水相逢,然后就是古道热肠了。
同时按照李老师的脾性,要给人留出足够的自尊空间,即便他要帮忙,也转到后台,将起变成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了。
事实上,江西肖博士借去一万元的事情如果不是肖博士自己说出来,我们不会从李小文老师那里得到丝毫消息。
李先生所以对于在线性区里挣扎的年轻人用心关照并给与直接的帮助,是因为他个人以前饱受这样的困扰,那就是早夭的大女儿李谦,因为营养不良而在一岁多的时候就离开了关爱她的亲人,李先生在悲痛之后,就是一个心愿了,一定在自己进入非线性区之后尽力将那些在线性区苦苦挣扎的年轻人扶一把。
李谦奖学金就是这么设立起来的,尽管使用的是李小文先生获得的李嘉诚先生捐款而设立的奖金,但是,这并不容易。根据先生的回忆,一开始大家都想不通,但是“我用李谦的名义说服了她们”。
三
我们与其说李小文先生常怀菩萨之心,还不如说他更多是童心未泯。
尽管他本人不见得能做好幼儿园阿姨这样的角色,但是,他一直都在使用自己的方式和孩子们进行平等交流,这一点影响我很深。
也是在御马墩的一顿网友聚会,我带上了陈热闹,陈热闹嘴还甜,喊爷爷(李小文)奶奶(李夫人)妈妈(陈国文)伯伯叔叔(其他男性博主)都是张口就来,毫无羞怯,就见大家笑得合不拢嘴,饭桌上也就充满了欢乐。
吃饭的过程大约如此,中间陈热闹要回家,我得提前告辞,跟大家说了一声之后,我就带了陈热闹出来,离开前先去了卫生间,陈热闹进去我出来,却发现李先生出来了,就在大厅的过道里等着和陈热闹告别。只是陈热闹时间有点长,我两次劝说李先生回去,桌子那里还有一堆人呢,为了一个孩子不需要这样,而且孩子爸爸我还不能代表陈热闹嘛。他讷讷几声,胡子随着并不清晰的话语撬动,我不记得自己听到了什么,但是知道他要坚持等着陈热闹出来才回到桌边。
陈热闹可是待了好长的时间才出来,中间有博主出来看着李先生在过道里,有点迷蒙,就过来说话,这才打消掉一些守候的尴尬,而其实陈热闹出来后,完全的懵然不懂,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和这个也称为爷爷的老头说再见。
等我们离开,李老师才回去,这一景象从此就在我心里生根,也许等多少年之后,陈热闹长大了,才能够对于一个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等待她说完再见才停止等候,而更为内在的原因,也许要等她三十岁之后都不见得会明白。
李小文先生在科学网的最小的朋友应该是陈小润了,这孩子我在南京的时候见过,就是个在学习“特殊教育”的小P孩,大姑娘却像个小子似的,她和李小文先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更多李先生童心未泯的方面,对于来自小润的种种孩子气的调侃,李老师直接迎上,哪怕被小润说要打“屁屁”,自己的特教班还不一定愿意收李老师这样的学生呢,等等,李老师都回以调侃。
而小润在给李小文先生刻章画像之后,和我们这些对刻章这样的友好表示受之无愧的人相比不同的是,他认真地开玩笑探讨给小润“润笔费”的事情,我知道,他内心里那最柔软的部分又一次拨动,在分析了小润目前的状况后,他觉得支付“超额”(那是一定的)报酬补贴小润的零花钱其实是需要的,其实,小润那些石头也不是白来的嘛,而刻制需要付出更大的劳动,如果我们不说其艺术价值几何的话。
而试问,哪个院士曾经做到过这些?谁又有时间和兴趣去做这些?
四
迈克尔-杰克逊在《Heal the World》这首歌里唱的就是成人们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在这首歌的开始,有一个孩子的念白:
Think about the generations and say: ’ we wanna make it a better place for our children
and children’s children. ’
So that they know it’s a better world for them and think they can make it a better place.
成人们要为孩子和孩子的孩子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样,孩子们也就知道他们会做的更好。
但是,成人们现在都在做什么?是不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而努力使这个世界更美好?
李小文就是在这样做的,不管他的做法有多么的笨拙,但是,因为他对自己孩子在一个并不美好的世界里所遭遇到的“营养不良”这种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事实,他会用自己的能力做一切可以做到的。用大女儿李谦的名义设立这个奖金也仅仅是这些事情中的一件罢了。
我想,李小文先生内心里是怀有某种恐惧的,他害怕那段历史重来,也所以,在江苏师范大学孙经先教授“营养性死亡”的论证出来后,他满怀了愤怒但是依然理性地在讨论这个观点,虽然我们知道他当然是完全反对这类荒唐论证的,他自身的经历已经告诉了他这个“新词”的荒谬性,科学的训练也让他完全可以反驳孙经先的论证过程,那几乎就是在玩弄科学逻辑!这对于一个数学科班出身的教授,是不可原谅的,也因此,我后来也写过一篇《事实思维与逻辑思维》讨论了孙经先教授论证所采用方法的荒谬。
以上谈到的这些东西看似不直接相关,但是却事实上反应了李小文先生内在的一种统一的逻辑思维,而且对于他所经历过的,他也不去用愤怒妨碍了理性探讨。
五
李小文先生和文革时期中国人民大学的红卫兵副司令侯成亚之间的交锋也沿袭了同样的逻辑。【这一段我还将浓墨重彩地去写,这里暂时略去。】
同样地,李小文先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也反应了他的这一历史认知。邓玉娇事件时他站出来为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发声,吴英案件中他依然在出来为审判的公平性发声,再回溯到更早的李庄案件和重庆的唱红打黑,他依然是在为弱者发声。
李庄案件出现后,李庄一度寻求学术界的呼声,给清华大学蒋劲松副教授发出过求援函,但是,蒋认为自己的分量不足以对此事有任何的影响,想来想去,清华没有合适的人,身份高的也就李小文先生能和他这个副教授说得上话,就短信李先生说能否为李庄的事情联署,李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同时,李先生在自己的博客中也不断对李庄事件发表看法,我想这是他用自己最大的力量阻止第二次文革的发生——他的内心充满了对于不正常时代的恐惧,为了让未来的更多人免于这种恐惧,他可以牺牲自己。
在唱红歌的问题上,李先生内心中的这种恐惧表达得也一样突出。全科学网的人都知道我喜欢唱歌,那段时间研究所组织唱歌,最后我也作为领唱唱了《映山红》和《小小竹排》这两首显然的红歌,还得意洋洋地在科学网上晒过,然后得到了李先生的一顿讽刺,那个时候刚好写红歌《血染的风采》的苏越被抓进监狱,李先生就将苏越和我相提并论,我知道,他对于我的“得意”不以为然了,我还特意去他博客里解释过,说:我只是喜欢唱歌,也同样喜欢唱“绿歌”,而不是对红歌格外钟情。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个承载了某种罪恶的即便仅仅是介质的东西,我们也应该避之唯恐不及。这恐怕也是美国人为什么要把本-拉登的尸体扔到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地方的原因,这同样也是中国人对于自己仇恨的人要“刨其祖坟”、“挫骨扬灰”的一个来由。
我因为也是内心敏感之心,李先生如此聪明,对于我的这一弱点当然是看得出来的,所以他一直按照自己“留给别人足够的自尊空间”对我和对楷翰有着类似的态度,从不轻易去批评,但是,如果我的行为到了他所无法容忍的底线,他也要出手痛击而不留情面。这个底线就是他对人无法自由的恐惧。
六
行笔至此,我想自己对于李先生的这一不容易为大家所认知到的性情刻画得差不多了。当然,如果这些内容要作为《李小文评传》中某章的一节,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很多东西都需要考证据和考证,我们希望任何一个事实都不是孤证(除非没有第二个证据),这才是真正科学的态度,也是做传和撰写一篇简单的纪念文章所不同的。
也所以,也有朋友建议我写《黄老邪传奇》,以避免必定很多的考证工作,但是,从我内心讲,写《传奇》过于容易了,我一个月就能完成,但是,其价值肯定比不上一部严谨周密的《李小文评传》。
【本文的写作特别致谢老吴关于“恐惧”的观点,至于老吴是谁?我不告诉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