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李小文评传》一书撰写的初步想法 精选

已有 19702 次阅读 2015-1-15 12:59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三年前就起意要写一本《李小文评传》,但是这段时间自己也一直处于漂泊的过程中,所以只是起意,并没有真正想好,所以就把这个想法在内心里安排到了2025年以后,想终究还是有机会与李老师继续做深入接触,传记的事情不着急。

  说到中国科学家的传记作品,我只能说“翻”过很多,但是真正看过的只有两本,就是《华罗庚》和《钱学森》,其他各书,均是对传主事迹的罗列式、歌颂式的描述,满篇文字皆面目可憎,几无任何可读性,我看完两页之后立刻弃之如敝履,中国那些得到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们当然是大熊猫,各自都有挺厚实的传记,且是精心打造的,但是,恕我直言,没一本能让人产生丝毫阅读兴趣的,快感更是没有,其文笔格调比那些或有褒贬的领袖传记都不如,我个人相信传主们看到这些传记的内容是会寻求找条地缝钻下去的——溢美之词让自己汗颜的同时也让别人的脾胃大起反应。

  大量的《院士文集》则收录院士们的讲稿和部分随笔,有半传记的风格,不客气地说,这些书可以从出版社印刷厂出来就直接扔到垃圾堆里去,我看过目录就会扔下——基本是在浪费时间。

  王元的《华罗庚》也是少有的至少保证了可看性的科学家传记,专业性比较丰富,可读性也不错,当然,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专业性其实可以再弱化些,但是我好在在数学系读的书,大学时的大量老师都与华先生有关,而自己的硕士导师又是在华先生最初开始做管理实践时就追随身边的,所以整本书对于我也没有什么阅读障碍,也就不去考虑其他的非数学背景的读者感受了。

  张纯如的《蚕丝(钱学森传)》写得跌宕起伏,把钱的人生刻画的高潮不断,可读性很好,专业性则略弱了点。所以,如果能够把《李小文评传》写得兼具这两本书的优势,那就很理想了。

  传记的另外一个要点是传主的人生不能过于平淡,而今天的李小文先生恰恰非常好地满足了这个要求,大学毕业前乱放炮而被流放式分配工作、随后考研之后负笈留学、再受老师感召而断然回国、酒量惊人、迷迷糊糊中当选院士、以及与各个层次的民间科学家们有深度交往、竭力跨界帮助未曾谋面的年轻学者、以及广为媒体报道的光脚步鞋等,均为传记增强了些许趣味性和悬念。 

  准备看齐的目标传记作品除了上述的《华罗庚》和《蚕丝(钱学森传)》,还有《别闹了,费曼先生》以及罗曼罗兰《巨人三传》,这些传记的写法都会给笔者一些启发。

  《别闹了,费曼先生》写的是美国物理学界的老顽童,而《李小文评传》则焦点为中国的老顽童。呼应一下,相映成趣是完全可能的。

  《巨人三传》的最大特点不是从传主呱呱坠地开始写,而是写主要部分,我们不能像政治人物传记那样把人物从出生写到死亡,而是择其精要人生经历和思想,话说名人小时候和一般人的小时候其实区别不是天壤,而是有限的。从儿时或生活细节上神化传主毫无意义,也是不科学的。

  本书希望做成“评传”而非单纯的“传记”。原因有二。

  一是我对李小文先生有一些直接的接触,甚至在应急技术与管理方面和先生有过比较多的全面交流,同时我们课题组的多位成员也曾向先生请教,在理解先生后期学术成就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自认为对先生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也理解的还算透彻,所以,想采用夹叙夹议的“评传”方式来组织文字。

  再加之李先生几乎尝遍了中国学者的各类身份:教授、院士、长江学者、政协委员、所长,等等,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事件均有交叉,而他又和其他人在很多方面截然不同,“评”有可评。

  另外一个方面,我本人的文笔也长于评而短于叙,本人的“评述”式写作有些历史,也还算有一定的基础和影响。

  本书还准备就几个重大的疑问进行考证。

  先生得到某一企业冠名的奖励一事在网上有所质疑,希望本书能够用充分的证据说清楚它;流落菜市场的归国孙博士事件我也算跟着经历过,或和亲身经历此事的几位当事人有深入接触,也完全可以说清楚;本来不成为事件的成都“别墅”事件也希望能够用更多论据讲清楚它。

  李小文论战的“敌人”没有私敌,所以更值得将这些争执与冲突在评传中进行详细说明。

  比如,和肖传国教授的争执一方面是因为方舟子遇袭,另外一个方面则是肖氏手术对象是否为试验品的问题,而后者是医学伦理中的大事。

  李小文和侯成亚的争执则直接涉及到文革思维在后文革时代中国的恶劣影响问题,是中国人民的大事,都值得大书特书。 

  写作计划。

  准备一共用2-3年的时间完成这本书。

  计划大约进行50人的采访。

  部分章节完成后可以在科学网上贴一下,以征求大家意见。

  —————————————————————

  特别愿意用心完成这件事,也期待得到大家的支持,只是不知道是否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希望是!我且先自勉一下吧。

  即使生花妙笔,大科学家的传记读者其实也依然很少,只有所谓的大知识分子也会真正关注一本科学家传记,所以,做此事往往吃力不讨好,我也事先有个心理准备。

  在这个时代做一件和考核无关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其不易,所以这里也需要声明一下: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没有出版商愿意投入资金精力最后导致无法出版、深度采访遇到困难等)而不写或中途停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在这里提前说下,以免给自己惹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责难。



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859636.html

上一篇:李小文先生的科学与人文世界
下一篇:李小文先生的童心与恐惧:在追思会上想说的话(详细版)
收藏 IP: 159.226.34.*| 热度|

137 杨正瓴 刘洋 王德华 姬扬 禹荣明 王善勇 李学宽 梁进 罗德海 徐晓 刘良云 毛秀光 刘立 周健 王春艳 逄焕东 魏东平 马英 蒋永华 康建 李健 科学出版社 刘艳红 武夷山 李敏 刘向军 李侠 张骥 蒋新正 赵美娣 张鹏举 马中良 赵涛 李天磊 王明明 黎在珣 董侠 田云川 吴超 李志俊 陈新 李伟钢 庄世宇 王勇 苗元华 任国玉 张忆文 夏少波 朱新亮 李莉 蔣勁松 蔡小宁 戴德昌 姚远程 王应宽 李宇斌 毛克彪 朱志敏 马耀基 刘全慧 马建敏 柏舟 张文超 王号 陈启佳 邱玉宝 璩存勇 牛凤岐 陈桥生 黄栋 程娟 陈苏华 蔡庆华 赵保明 汪晓军 褚昭明 侯沉 金拓 石磊 余昕 李天成 韦玉程 亓欣波 文杨 翟文宝 刘光银 杨奕 何尚卫 王锟 童兵 韦四江 朱朝东 李土荣 赵少杰 陈昌春 邢捷 胡荣桂 张焱 李霜文 刘恩克 吕喆 陈楷翰 刘钢 张雪峰 吴飞鹏 任胜利 唐凌峰 贺鹏 傅蕴德 davidli91 scripus HLpope supervolcano zjzhaokeqin xqhuang qzw jimiyg fishman936 ybyb3929 biofans bridgeneer wangqinling chenhuansheng rfm2007 GUOLX htli BNU88 zst498606753 dulizhi95 freefishh ruby1990 lrx aylifnsy aliala zzjtcm hai1357531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