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终于有记者记着去采访周忠和了(《周忠和:中国社会给院士附加东西太多》,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5/277507.shtm),看来还是有聪明的科学界记者啊。
对于中国国籍的科学家而言,周忠和是唯一一个先当美科院院士后当中科院院士的人吗?
此外,华罗庚先生是第一个当选美科院外籍院士的中国国籍的科学家吗?
哪一个又是先在美国当了美科院院士,随后又主动放弃美国国籍拾回中国国籍,然后又当选中科院院士的吗?或者还没有这样的人?
当选美科院外籍院士而又没有当选中科院院士的,袁隆平和李爱珍之外,就是清华那位双料美国院士了?
————————————————————————————
“院士在美国仅是一种荣誉”
周忠和称美国院士开会自己掏钱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表示,每个国家院士的评选,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而且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科学意外因素的影响。比如某段时间国家可能希望院士更加年轻些,这时一些年龄大的候选人可能就评不上。国情不同,没有必要将不同国家的院士评选放在一起对比。
周忠和强调,中国社会给院士附加的东西太多。美国科学院的院士头衔是纯粹的荣誉,美国外籍院士不用交会费,但本国院士要交钱,开会也要自己掏钱。在美国,院士没有太多附加内容,只不过是一种荣誉,所以大家看得很淡。
周忠和坦言,中国的院士制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推荐渠道。现在的渠道太多,学会、行业、部门、省份都可以推荐,这会使院士获得很高的社会关注度,也会产生很多争议。
周忠和认为,院士评审多一些渠道出发点可能是为了更公平,或者考虑某些平衡,但实际效果上通常做不到;对院士候选人的公示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大张旗鼓”的方式容易催生对“院士”的盲目崇拜,容易催生科学界的浮躁。美国在评审院士时也会考虑一些学术之外的东西,比如妇女、地区等,但这些都是次要因素,评选最终还是依靠院士投票。所以,院士评选可以尽量简化提名制度,减少行政影响,让科学家来掌握院士评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86613.html
上一篇:
猜猜这种风格是哪所大学毕业生具备的?下一篇:
五四青年节的惯常访谈节目:青年科学家的抱怨与自吹已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