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评述MBA的预答辩时,俺这样说:
某所大学的很多毕业生,在答辩的时候基本的风格是这样的:如果给10分钟的讲演时间,则在前九分钟都将围绕做这个研究的意义、重要性、价值来阐述,左说右比,不厌其烦,等我们想听到他自己的工作时,等在最后一分钟,以为终于到了亮点之处,结果,最后一个PPT翻开,却是总结和谢谢了!
你(指讲演的那位同学)的这次预答辩就基本是这个风格,大家最想听到的地方或者一晃而过或者根本没有,而大路边上的话则说个不休。
具体到利用决策树来做开发时的决策这一问题,采用ID3算法没有问题,但是至少要把熵的意义讲清楚,最好在讲的时候把信息增益给出来,以告知评审专家你选择分裂节点的充分理由。
报告本身不是做售前,要强调的是个人的贡献,所以,意义价值在最开始用1-2分钟说清楚即可,说到接近最后一分钟是大可不必的。
至于俺们提到的某大学,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猜猜,会是哪所大学?不过,事先说明的是,即便答对了也没奖,嘿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