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葬花是《红楼梦》里的绝唱,隐约预示的是她本人的命运。在电视剧或者电影里,一个不大的布袋子装了有数的几两花瓣,倒是减弱了那本来文字里很强烈的悲剧气氛。
所以,我始终还是最对文字更感兴趣,因为一段文字可以表达的东西品味起来可以良久不息,但是,画面,瞬间就过去了,如那些花期极短、一开即谢的花朵。
关于花之孕育到凋零,有诸多说法,有希望的那种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而忧愁的是“花自凋零人自愁”,把人和花果断地联系到了一起。
如果钱锺书先生来写花,引用的至少会超过40家以上的诗词,甚至一种花他就能想到这么多。而对于我,还是懒得去想那多的名人名诗了,就还是用自己的脑子来考虑它。
因为人的痕迹四处都在的缘故,花静静地孕育、开放、凋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即便在人烟不太稠密的地区,也看得到花的分布有人为的痕迹,在哪里开放,都是人可以规定的,虽然人很多情况下还没有能力去决定花期的长短,但是,花为人用却是常理了。
孙悦后期有过一首歌,“我是空瓶里寂寞的百合花”,和罗大佑早起给潘越云写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就仿似描述了两个不同世界的景象了,前者虽有人眷顾却依然寂寞,后者虽然在野地里盛开也依然美丽妖娆。
在这样的春天,我却发现了一样的枝头,有正在孕育的花,还有开放得正艳的花,有开始漫卷无力的花,也有走向凋零的枯萎的花。
一时,万千的念头用上心头。这个世界,这个花在花期的简单时间段,是竞相开放或者是景象凋谢,竟然不知道它们前往的方向了。
就在几乎同一个时间留了它们的影像,在记忆的卡里。
一,盛开,尚有蝶儿在采花
二,由盛到衰
三,渐次凋零
四,容颜老去,已经不能看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574244.html
上一篇:
韩国吃饭:早餐八个碗,晚餐无穷多个碗下一篇:
我和学生参与编写的一本书近期出版